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小时候吃西瓜总被叮嘱别吞籽,长辈们笑言"当心肚子里长西瓜"。虽是一句玩笑,但在人体这个复杂的生物系统中,如有特殊的生理条件“加持”,不良细胞的确会“生根发芽”。
55岁的王女士(化名)就有如此“神奇”的经历:多年前的子宫肌瘤手术后,少量散在的细胞“溜进”腹腔,数年间逐渐长成15厘米的“巨大肿物”——不但“紧贴”子宫,撑满整个腹腔,还将自己“揉”进了肠道。
“子宫肌瘤跑到肠子上” ,听起来匪夷所思,临床上也极为罕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主任医师邓博雅介绍,这种被称为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的疾病全球报道仅有150例。虽属良性病变,但若任其发展,仍有恶性病变的可能。
肌瘤复发不以为意
特殊生长引发危机
“我听说绝经后子宫肌瘤会自然萎缩,没想到竟长到这么大!”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妇科病房里,做完手术的王女士这才感到后怕:几天前,医生从她体内切出了一个直径15 cm的巨大球形肿物。
原来8年前,王女士查出多发子宫肌瘤,在当地医院做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几年后,子宫肌瘤复发,考虑到体积不大且子宫肌瘤多为良性,她便只当体检是例行公事。
随后,王女士时常感到腹部刺痛,有时候疼痛还会持续一整夜,加上术后一直没有忌口,她将腹痛原因归咎于消化道问题,夜间辗转难眠时,靠药物暂时缓解。与此同时,排便也出现问题:频繁起夜小解,大便“稀稀烂烂”,这让她更加深信是自己肠胃功能羸弱所致。
今年,王女士再次突发腹痛,当地医生告诉她子宫肌瘤生长迅速,建议手术治疗。她这才在女儿的陪同下前往浙大二院,决心跟子宫肌瘤来个了断。原以为是个小手术,但检查结果却让医生如临大敌。复查盆腔磁共振(MRI)结果显示:子宫多发肌瘤,盆腔占位,考虑浆膜下肌瘤可能。
“影像资料看到这个肌瘤一端贴着子宫,撑满了腹腔,但实际情况可能比看到的更复杂。”邓博雅建议她不要再拖,考虑到肿物体积,及定植的位置未明确,与家属沟通后决定行剖腹探查术。
巨型肿物“当道”
多学科巧解腹腔"迷宫"
打开盆腔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直径约15 cm的巨大圆形肿物,表面光滑,但肿物并非来自子宫,除了“体型庞大”,其根部已深入回盲部肠管,表面分布着粗大怒张的滋养血管,相当于肿块形成了完整的血液供应,能够“自给自足、肆意生长”。
不但如此,大网膜表面还有一直径约5 cm的肿物,表面光滑,子宫存在不规则增大,表面有多个肌瘤样的凸起。更棘手的是,子宫后壁与直肠已形成致密粘连,手术视野被完全遮挡。
这是邓博雅遇到的第三例游离在宫外的肌瘤,也是跟肠管深度粘连最大的一个。手术既要完整切除肌瘤,避免影响肠道功能,更要保证腹腔环境免受感染。
临床上,妇科与大肠外科素有合作,不论是胃肠道肿瘤转移到卵巢、子宫表面,如库肯伯格瘤病人常常会在妇科首诊;或是妇科肿瘤跑到胃肠道或系膜表面,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子宫内膜癌,都是多学科团队协力合作的案例。
邓博雅和王达与患者交流
邓博雅第一时间联络了大肠外科副主任医师王达。经过详细讨论后,两个团队一致决定:这场手术由王达先打“头阵”,负责分离肿块与肠管。王达熟练地切除了部分肠管后,完成肠切口吻合操作,并分离了直肠前壁与子宫后壁间的重度粘连。畅通手术路径后,邓博雅接力手术,切除了患者完整的子宫和双侧输卵管,避免异常病灶再次生存的可能。
几天后,王女士恢复良好,排便也成型了。病理结果也随之出炉,提示肌瘤为良性病变。
既是良性病变,也急于“拆弹”吗?“很有必要!”邓博雅解释,肿物继续生长,一来挤压内脏,容易引起肠梗阻等危险急腹症;二来瘤体越大,恶变概率越大,若转化为癌或肉瘤,平均生存周期极短,将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肌瘤为何“迁徙”肠道
揭秘细胞意外生长
原本属于子宫的肌瘤细胞,为何会在肠道"安家"?这与王女士此前在外院接受的腹腔镜手术有关。邓博雅说,术中需要通过肌瘤粉碎器将肌瘤组织切碎后取出,可能导致微小组织碎片残留在腹腔,即使术中彻底冲洗,仍有可能发生组织残留,成为特殊生长的“种子”。
这类疾病被统称为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膜、盆腹腔脏器表面多发的平滑肌瘤结节,主要发生在育龄期女性中,但也见于绝经后女性。截至目前,全球文献报告的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病例仅有150例。
“一般来说,残留组织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杀死、消解、吸收,但极个别患者因为免疫系统异常或激素水平异常波动,会为散播的组织在腹腔定植提供条件,王女士恰巧是其中一个。”
邓博雅说,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最可能与医源性因素、激素因素等相关,如王女士这样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引起,或孕期、口服避孕药或卵巢肿瘤引起的激素变化诱发等,“浙大二院妇科手术通常都会采取‘no-look no-touch’技术,手术时将肌瘤放入特制保护袋后再分块取出,能有效预防细胞转移和扩散。”
最后,邓博雅也提醒,年轻女性最好保证每年一次妇科超声、两年一次宫颈筛查的检查频率,及早筛查出炎症、子宫肌瘤、卵巢疾病等,呵护自己的健康。
来源 | 浙大二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