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西安交大二附院 王小英
各项肿瘤标志物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如何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肿瘤标志物?今天为大家一一道来。
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刺激而产生或升高的一类物质。意思是:肿瘤标志物要么是肿瘤自身产生的,要么是人体对肿瘤的反应而产生的物质,正常组织内少有,或仅存在于胚胎组织中。不同肿瘤标志物的存在或量变提示肿瘤的性质,帮助肿瘤诊断、分类、预后的判断以及指导治疗。
肿瘤标志物可以存在于血液、胸腹水、尿液以及其他相关的排泄物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抽血、化验胸腹水、尿液以及其他相关的排泄物来进行检测。通常应用最多的属于抽血检测。
肿瘤标志物偏高不一定是得了肿瘤,仅能看作是高危人群,且存在个体差异。
原因如下:首先,所有的肿瘤标志物都存在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灵敏度是将实际患病的人正确判定为阳性病例的能力。灵敏度高,漏诊率低。特异度是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判定为阴性没有病的能力。特异度高,误诊率低。简单来说,肿瘤标志物都不能100%指向某一个肿瘤或100%检测出来,存在假阴性、假阳性。其次,一些良性疾病:如慢性炎症、囊肿,妊娠以及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熬夜、吸烟、饮酒)等都可以引起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肿瘤标志物的种类非常多,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不能单独分析,需要结合个体差异及临床情况,经过专业医生综合判断,不能仅凭肿瘤标志物来诊断肿瘤。
①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不超过正常范围2倍):一般临床意义不大,不必恐慌,动态观察很重要,建议1-3个月之后复查肿瘤标志物,并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查找可能的原因。
复查时应尽量选择同一家医院,用同样的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复检,因为不同医院检测方法、试剂、参考值的范围可能存在差别。
同时需回顾自身有无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或接触二手烟、酗酒、食用腌熏食物或是因工作原因接触过放射线或化学毒物等情况。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注意饮食、规律作息。
②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超过正常范围2倍或复查后有持续性增高趋势):应结合自身家族史如亲属中有无肿瘤患者,如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肠癌等病史,密切监测并进一步检查。结合自身有无不适症状(报警症状)如咳血、声嘶、腹泻等,以及是否接触肿瘤相关的危险因素,积极于专科进一步查找原因,密切观察。
由于我国肿瘤疾病高发,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积极预防、早期筛查尤为重要。建议以下人群可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1)肿瘤的高危人群:①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半年查一次相关肿瘤标志物;②有既往疾病史,如乙肝、丙肝、肝硬化等人群建议每3-6个月查肝癌三项和腹部超声;③有职业暴露因素,如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环境污染;④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肥胖、吸烟、饮食习惯差的人群。
(2)肿瘤确诊人群;
(3)肿瘤标志物曾经升高的人群。
根据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目前发病率较高的肿瘤推荐联合筛查的肿瘤标志物如下(仅供参考):
肿瘤标志物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有的肿瘤标志物在肿瘤发展的早期是正常的,等肿瘤发展的到一定程度在血清中才可以检测到。所以,肿瘤标志物阴性者也要结合家族史、临床症状、影像学、既往疾病史等综合判断,不能仅凭肿瘤标志物来排除肿瘤。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的检测方法已应用于临床,如肺癌自身抗体、粪SDC2基因甲基化、液体活检等,为肿瘤疾病的筛查提供了更加便捷、准确的选择。
总之,肿瘤标志物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肿瘤;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能确诊肿瘤。肿瘤标志物的结果需要专家指导、综合评估、理性判断,不恐慌、不武断,正确认识科学对待。
来源:西安交大二附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