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17年版《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新版《白皮书》)显示,全国医生心理耗竭6级及以上者占51.3%(心理耗竭分为1~8个等级,等级越高心理损伤程度越重)。新版《白皮书》还特别提到了一项关于京津冀地区麻醉医生心理耗竭的大型横断面调查。调查显示,京津冀地区麻醉医生心理耗竭率高达69%,高于新版《白皮书》)显示的全国医生平均水平。为何我国麻醉医生普遍存在心理耗竭?麻醉医生的职业内涵到底是什么?如何改善麻醉医生心理耗竭?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米卫东教授,为您解答上述问题。
一、麻醉医生心理耗竭原因分析
《中国医学论坛报》(以下简称《论坛报》):为何我国麻醉医生心理耗竭程度高?
米卫东教授:我国麻醉医生心理耗竭程度高,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麻醉医生配比严重不足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麻醉医生配比严重不足。在美国,麻醉医生与全国人口配比达到3名/万人,而我国麻醉医生仅 8万~10 万人,与全国人口配比仅为美国的1/5~1/4。麻 醉 医 生 的 主 要 工作是与外科医生在手术中相互配合。美国麻醉医生与外科医生配比可达 1︰2.9,而在我国仅 1︰7.6,无法满足外科医生的手术需求。一个人的劳动时间是有限的,长期的人员配比不到位,势必会导致麻醉医生的过度疲劳乃至心理耗竭。
麻醉医生社会认可度低
我国麻醉医生普遍存在心理耗竭的核心原因是其专业内涵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认可。“打一针,让病人睡着”是大多数老百姓、甚至医疗人员(包括外科医生)对麻醉行业的浅层认知。而社 会认可度与知晓度低,会拉低麻醉医生的薪资评定,无法吸引足够的年轻人选择麻醉行业。缺乏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体现,麻醉行业的职业吸引力下降,导致麻醉人员配比严重不足,麻醉医生心理耗竭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麻醉医生的收入一直在各行各业中位列前茅。与律师、教师以及其他临床医生等职业相比,美国麻醉医生平均年收入在2011年、2012年以及2013年连续 3年在各行各业中居于首位;2014、2015 年与2016年,均居于前5位,2017 年 再 次 位 列 第 一 。美国麻醉医生的经济收入基本上可以反映麻醉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在美国的社会认可度。
麻醉医生业务量与日俱增
随着医学的发展,除了外科手术科室之外,非手术科室对麻醉的业务需求也越来越高。例如,无痛胃肠镜、分娩镇痛、无痛人流、无痛齿科技术、心内科介入治疗等都需要麻醉医生的配合。我国每年1400 万 ~1700 万名产妇中,仅 10%左右的产妇可享受到分娩镇痛,而产妇对分娩镇痛的需求无疑是逐年递增的,随之会进一步增加对麻醉业务的需求量。
在临床对麻醉业务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如果不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对麻醉行业的认可度,并加深政策制定者对麻醉行业内涵的认识,及时提高麻醉医生配比与薪资待遇,麻醉医生的心理耗竭就无法改善,甚至恶化,而这反过来会进一步加重麻醉医生配比不足的现状,形成恶性循环。
二、麻醉医生职业内涵:默默无闻的生命守护者
《论坛报》:既然我国麻醉医生普遍存在心理耗竭的核心原因是社会认可度不够,能否深入介绍一下麻醉医生的职业内涵?
米卫东教授:所谓“麻醉就是打一针让病人睡着”的背后,其实蕴藏着许多学问。在“打一针”之前,麻醉医生要统筹考虑各种因素。例如,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状况等,麻醉医生须反复考量,选择合适的麻醉相关药物组合与剂量配比,并预判手术打击与患者机体承受能力,设定周密的麻醉管理方案。如面对一位高龄老人,与面对一位青年人,麻醉医生在麻醉管理方案上,包括药物选择与准备上,就有不同的考量。患者心脏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也会影响药物选择。
其实,“打一针让患者睡着”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麻醉医生要保证多种药物持续稳定的输入。若麻醉太浅,患者可能在术中就清醒,这种例子其实并不罕见;若给药过多,则会对心脏、血压、呼吸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为保证麻醉深度维持在恰到好处的水平,手术中,麻醉医生须一直密切关注监护仪上各项数据,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配比。
进一步说,麻醉医生在应对手术对机体的打击、维护机体的生存状态方面,更是尽心竭力!若用一个词形容麻醉医生的价值,那就是“生命”。长达数小时的手术无疑是一场对患者生命的严酷考验。手术创伤带来的出血、创伤炎性反应等均会严重影响循环、呼吸等生命功能。特别对老年人,或心功能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好的患者,手术打击更会产生许多难以预料的异常情况。因此,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特殊病史以及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早期及时判断患者机体的各种变化趋势,发现问题,及时诊断,判别原因,对因对症处理。
麻醉管理过程就像驾驶飞机,麻醉医生好比飞行员,须时刻关注各种仪表的变化,及时予以处理。跟飞行一样,患者之所以能顺利渡过手术,是因为麻醉医生已预判出林林总总的潜在风险,将其消灭于萌芽之中。当然,临床医学发展至今,尚存在很大局限性,某些非常严重的病理生理变化,目前的技术手段仍难以应对,从而出现危及生命的不良后果。所以,一台手术成功的前提,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保持平稳,而这离不开麻醉医生的时刻监测与调控,他们用分分秒秒的关注与倾力,他们用时时刻刻的辛勤与付出,托起了手术创伤下患者的生命!他们是患者手术中默默无闻却又至关重要的生命守护者。生命无价的道理不言而喻。在美国,人们意识到了麻醉医生在守护患者生命上起到的关键作用。因此,美国麻醉医生的收入一直居高不下。
三、如何改善?提高公众认可度,改善待遇,增设麻醉护士
《论坛报》:如何改善我国麻醉医生心理耗竭?
米卫东教授:麻醉行业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承担着“幕后英雄”的角色。作为麻醉医生的主要工作场合,手术室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另外,患者在手术中处于无意识状态。所以,尽管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全力庇护着患者,为其抵御着手术创伤的打击,经受着种种惊涛骇浪,但所有这一切都不易被人感知。
因此,为改善我国麻醉医生心理耗竭,首先,我们要提高公众对麻醉医生的知晓度与认可度。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一直致力于向公众宣传、科普麻醉行业的价值内涵。我们将与一些自媒体平台合作,开展“麻醉 100问”等科普活动,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老百姓明白麻醉行业的职业内涵。
其次,建议取消麻醉系,麻醉医生应来源于医学系毕业生;并在医学系本科教育阶段,实行麻醉学独立开课,以促进麻醉学科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本科教育阶段,其实并无麻醉系设置,麻醉科医生都是医学系毕业生自愿选择后,经过毕业后培训才能担任;这种模式,类同于与其他临床医学专业,也应可以取得同质化的效果。同时,政府机构应该从宏观层面,提高每年进入麻醉科的临床医学大学毕业生比例。教育部门在麻醉学独立开课方面,应有更好的统筹。
另外,改善医疗技术收费,特别是麻醉医疗技术收费严重不合理现象,使收费能真正反映麻醉医生的辛勤付出与社会贡献,进而提升麻醉科医生的经济待遇,使这个专业更具吸引力。
最后,完善学科内部架构,如增设补充麻醉科护士这一岗位编制,彻底改善麻醉科医师亦医、亦护、亦工这一异常现象。上述系列措施的实施,可逐渐提升麻醉医生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提高麻醉医生配比与学科整体素质,从而彻底改善麻醉医生心理耗竭。
(本报实习记者 夏双双 记者 邢英,详见《中国医学论坛报》3月29日A12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