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内瘘血流量不足,到底谁是罪魁祸首?

2023-09-24作者:壹声资讯
非原创

前言

血透室里的护士常常会问道:“内瘘吻合口的震颤感很强,但为什么治疗中血流量总是打不高,一旦提升血流量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报警呢?”相信很多医生也遇见过这样的情况,内瘘血流量不足,可谓是小问题大危害!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聊聊血流量不足的相关因素。


血流量不足该怎么判定?

成熟的内瘘便于临床护理老师穿刺前评估内瘘口震颤情况,同时方便穿刺,全程可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流,能满足每周3次以上的血液透析治疗,也是保证透析效果的基础条件。那么我们常规如何去判断内瘘血流量是否不足呢?

观察透析时泵控血流量是否能够达到200ml/min。



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探寻血液透析中影响血流量的十大关键因素吧~



十大因素

01

内瘘未成熟过早使用

自体动静脉内瘘(以下简称AVF或内瘘)穿刺时机建议最好在AVF成形术8~12周以后开始穿刺使用,特殊情况也要至少1个月的内瘘成熟期后开始穿刺。如果使用透析用套管针进行穿刺,可提前到术后2~3周。有临床学者研究表示,第一次使用AVF穿刺时间适当延后可有助于AVF整体的使用寿命

02

穿刺方法不当

  1. 穿刺时针尖斜面贴血管壁、刺入血管内的夹层中、针尖未完全进入血管、刺破深层血管壁。

  2. 长期以区域穿刺法进行穿刺,使局部穿刺部位的血管周围形成瘢痕和假性动脉瘤,使内瘘出现狭窄,影响血流量。

03

局部压迫

治疗结束后止血带的压迫方法也要注意,一定要避免长时间、过紧的压迫穿刺点,另外睡觉时喜欢侧躺内瘘侧肢体受压迫等生活细节也会影响血流量,最终导致的AVF功能不良。

04

AVF有狭窄、扩张血栓、钙化等情况

这样的情况会直接导致透析过程中血流量不足的现象。AVF最多见的并发症为内瘘狭窄,这同样是导致内瘘功能丧失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发现上述并发症时及时做好干预措施,莫放任发展,酿成大祸。

05

低血压

因患者心功能不好、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导致的自身低血压,或者因为患者干体重评估不准确、单次治疗时超滤总量过大及超滤速度过快,导致的血容量减少、出现低容量性低血压,进而影响AVF血流量不足。另外,析中进食也会引起血压波动进而引起血流量不足的情况。

06

形成血肿

拔针后压迫不当、血管条件差和穿刺失败是血肿形成的主要因素,局部血肿会引起组织粘连、机化,同时血肿部位可能会压迫或占位血管,造成内瘘血管狭窄从而影响血流量。

07

高凝状态

患者因干体重评估过低引起透析期间低血压、EPO使用过量、凝血机制异常等均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血流量受到影响,甚至AVF失功

08

糖尿病

糖尿病也是AVF血流量不足的重要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因自身血管弹性变差,AVF术中血管缝合难度也随之增高、手术后血管的扩张度也受影响,每次使用后穿刺点愈合差等诸如此类因素,也会对AVF的血流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09

血泵速度设置不合理、泵前动脉压的过度负压

内瘘吻合口内径小、肱动脉血流量低,都是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大小的独立危险因素。

10

其他独立危险因素

当泵控血流量设置过大超过实际内瘘血流量的水平时,负压将过度抽吸血管而引起血管反复贴壁刺激血管内膜造成血栓形成和狭窄等。也可以理解为是因为泵前动脉压的过度负压会导致血管内膜损伤、目标血流量不足,最终反复多次会致使血栓形成和狭窄发生从而缩短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能够发现血流量不足?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血流量的不足?血流量不足时通常会有哪些表现?

首先我们按照血液流动的方向来观察分析:

 01:当血流量增大时,穿刺针眼处及穿刺段血管出现塌陷。

 02:从穿刺针到血泵前的这段动脉体外血液管路有微小气泡产生或有密集微小气泡附着在动脉段管路内壁。

 03:血泵泵管及泵前动脉段管路被吸扁变形。

 04:动脉壶的液面忽上忽下,有时会伴有血泵明显“滋滋~”声。

 05:静脉壶液面忽上忽下,治疗中总是出现静脉压过低而引起的设备报警。

 06:血泵前动脉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用的体外循环监测指标之一,反映血管通路动脉端血液通过血泵被抽吸到体外循环管路所需的压力,该压力与透析设备设置的血流速相关,血流量设定越大,对应泵前动脉压力的绝对值就越高,当同一病人所有因素均未发生变化,两次治疗或多次治疗设定相同血流量时,泵前动脉压的绝对值有逐渐上升趋势则反应血流供应不足,需适当降低设定血流量。



不同通路所建议的泵前动脉压与泵控血流量比值的绝对值(|Pa/Qb|)不同,有临床学者研究表示: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AVF)|Pa/Qb|安全范围为:>0.3且<0.52,当|Pa/Qb|>0.52 时可能出现流入道狭窄或血栓等血流量不足表现,当|Pa/Qb|<0.30时,可能出现流出道狭窄。对此,医护人员应重新评估病人AVF功能或检查Qb设置合理性,警惕AVF功能不良发生。


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血流量充足是良好透析的根本保证,也是改善患者透析质量及充分性的前提条件,但随着透析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AVF 的使用寿命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重视,当然这也是我们血透人的职责!


来源:血液透析那些事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