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空气污染与急性心肌梗死到底有什么关系?

2018-03-23作者:论坛报心血管资讯
心肌病其他心血管疾病

PM2.5是近些年来最火的词汇之一,因为空气污染的问题愈发严重,让生活在华北的诸位每年冬天都能体会到曹雪芹笔下的“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尽管大多数人在雾霾天里感受到的是喉咙嘶哑、胸闷憋气,但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不仅仅呼吸道疾病这么简单。

2012年发表在JAMA上的一篇设计十分新颖的研究,利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短暂明显改善与奥运会前后1-2个月糟糕的空气质量,纳入了125名健康成年人进行前后自身对照,发现在奥运会期间实验对象与血栓相关的sCD62P、vWF和炎症因子CRP都有了显著降低。

sCD62P、vWF与血栓的关系早已十分明了,而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假说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尤其是2017年ESC发布的CANTOS研究更是证明了通过阻止慢性炎症的进展可以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既然从原理上推测出空气污染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实际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如何呢?

其实早在50多年前,西方国家空气质量比我们现在还糟糕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研究空气质量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

长期呼吸污染的空气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2007年发表在NEJM上的一篇纳入美国36个城市圈65893名无心血管基础疾病绝经后妇女的观察性研究,证明了长期吸入较高浓度PM 2.5(>11ug/立方米)会导致较高的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下图表现的是PM 2.5高于或低于11ug/立方米时研究对象的心脑血管死亡风险曲线与95% CI,下方的PM 2.5时间密度曲线表示PM 2.5相对应的天数。

Miller K A, NEJM, 2007

1.jpg

看了这个研究我感觉到一丝汗颜,在北京全年能有几天PM 2.5<11?看来无论乐不乐意,我们都暴露在心脑血管病死亡危险因素中了。

那么短期呼吸污染的空气,就算仅仅一周,又能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2012年同样是发表在JAMA上的一篇META分析,纳入了1948-2011年的34个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发现短期(7天内)接触一氧化碳(RR 1.048; 95% CI, 1.026-1.070)、二氧化氮(RR 1.011; 95% CI, 1.006-1.016)、二氧化硫(RR 1.010; 95% CI, 1.003-1.017)、PM 10(RR 1.006; 95% CI, 1.002-1.009)、PM 2.5(RR 1.025; 95% CI, 1.015-1.036)分别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有关,但是臭氧(RR 1.003; 95% CI, 0.997-1.010; P=.36)却没有显著的关联。5年过去了,又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发表,2012年的META分析可信度是逐渐下降的。

上面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西方人群,那么国内的研究结果怎样呢?

就在今年9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篇病例对照研究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上,这是我国第一篇多城市间空气质量与心血管病关系研究,共纳入了14个城市80787名因急性心肌梗死而住院治疗的患者,14个城市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出主要为中国北方各省会大城市。

Liu H,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7

2.jpg

无独有偶,我国大陆的研究也发现,除臭氧外,增加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 10都会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但这种增加并不是瞬间效应,而是会延迟2-3天出现。这个研究并没有包括PM 2.5浓度。

中国北方城市外,我国台湾与香港合作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2012年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上。研究发现在温暖气候的台湾和香港,随着大气二氧化氮浓度的增加,同样也会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率。

参考文献:

【1】Rich D Q, Kipen H M, Wei H,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air pollution levels during the Beijing Olympics and bio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thrombosis in healthy young adults.[J]. Jama, 2012, 307(19):2068-78.

【2】Miller K A, Siscovick D S, Lianne S, et al. Long-term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and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women.[J]. N Eng J Med, 2007, 356(5):447.

【3】Mustafic H, Jabre P, Caussin C, et al. Main air pollutants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ama, 2012, 307(7):713-21.

【4】Liu H, Tian Y, Xiang X, et al. Air Pollu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J].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7.

【5】Goggins W B, Chan E Y, Yang C Y. Weather, pollution,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Hong Kong and Taiwa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3, 168(1):243-249.

供稿:Major Tom

审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郑博副教授

编辑:Major Tom

来源: 壹周冠脉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