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Day7:如何改善CML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北大血研所经验

2023-04-17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原创

微信截图_20230407121924.png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服药依从性

本期作者:宝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使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治疗有了重大突破,使其逐渐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而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与良好的依从性密切相关。依从性是指患者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和习惯。


依从性包括治疗部分、后续随访、定期监测、以及按照医嘱改变行为习惯等。


良好的依从性是CML患者治疗成功的基石,但服药依从性差可能会丧失曾经获得的疗效,从而影响治疗反应的获得。

影响CML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

①年轻患者:年轻的患者由于工作忙、压力大,经常出现漏服或者忘记服药的情况。

②未婚或者独居的患者:因患者无家人监督,常常会出现漏服或者忘记服药的情况。

③服药次数多:研究显示,每天服药两次甚至多于两次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于每天服药一次的患者。因此,当每天服药次数增加时服药依从性也会降低。

④药物副作用:当患者服药出现副作用时(皮疹、水肿、乏力或呼吸困难),服药依从性降低。甚至有的患者会自行减量或者停药,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⑤疾病分期:相对于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慢性期的患者因治疗效果好而放松疾病警惕导致服药依从性降低。

⑥病程长:多数CML患者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主观症状也较少,此时会出现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

⑦经济因素:经济负担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关键因素,会进一步降低服药依从性,导致不良的临床结局,尽管,较差的用药依从性可能会降低治疗药物相关费用,但前者导致的疾病进展将使得患者的治疗费用更高。患者出现治疗失败或者耐药时,医生及时调整方案,避免患者病情恶化而花费过多的治疗费用。

⑧对疾病认知度低:患者对疾病以及服药性认知不足,不重视服药。

⑨未参加临床试验: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会在临床研究协调员的监督下,规律服药。如遇未规律服药的患者,临床研究协调员及时沟通、提醒,引起患者的重视。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方法

①一个专业的CML医生:CML患者的主治医生要有专业的知识,能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提供专业的建议,并定期随访、严密监测。

②患者需提高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患者可参加患教活动、学习疾病知识等,认知疾病。

③和家人居住在一起。家人可帮助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性。

④适当借助提醒工具(例如闹钟、分药盒)。

⑤规律监测和随访。

⑥提高医患沟通。

⑦参加临床试验。

Take home message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需要强调,患者必须遵照医嘱,按照正确的剂量服用正确的药物,避免错服、漏服,过量服用等,不能自行决定服药的剂量和频率,从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让CML患者早日获得最佳疗效,改善整体治疗结局。


4月限定活动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第一时间查看更新

4月活动1-1封面图.jpg




图片

宝梅

住院医师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壹生资讯-血液学科订阅引导.png

更多精选推荐

【学术日历】2023年血液领域学术会议一览

颠覆认知!Nature:血液来源于哪里?有了新说法

新冠患者输注免疫球蛋白的血栓风险,建议收藏!

慢粒患者感染新冠后,重症率及病死率更高吗?

2022年淋巴瘤十大研究进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的通知》解读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