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关于“糖网”,这六个关键问题你要了解

2021-04-23作者:壹声经验
糖尿病非原创

作者:济南医院  王建华


问题一、糖网病的危害有多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即“糖网病”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继白内障、青光眼之后我国第三大致盲性眼病,是工作年龄段(20~60岁人群致盲的首要病因,是名副其实的“光明杀手”。


约1/3糖尿病患者(约3700万)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病”),其中又有1/3(约1200万)面临失明的风险。糖尿病人失明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5倍。


问题二、糖网病患者如何避免失明?


与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复明不同,糖网病致盲是不可逆的,但并非不可避免。糖网病若能通过早期筛查,及时确诊并且得到规范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因此,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糖网病患者保存视力的关键。


此前由于对“糖网病”早期防治重视不够,我国“糖网病”筛查率不足10%,这就意味着大约90%的糖网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大多数患者都是在出现严重视力问题之后才去医院就医,而此时往往已处于糖网病的中晚期,白白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问题三、“糖网病”的筛查时机及频率?


根据最新版的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1型糖尿病: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发病,可在12岁开始筛查,青春期后发病患者一旦诊断即行筛查,随后每年1次或根据病情进行眼底检查。2型糖尿也是确诊即进行首次眼底检查,随后每年1次或根据病情行眼底检查。如已经发现糖尿病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中度,每3~6个月复查1次;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重度:每1~3个月复查1次。妊娠糖尿病,妊娠前或妊娠初3个月行首次眼底检查。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患者无论眼底是否有糖网表现,都应当每1~3个月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必要时还需要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后者是一项无创的眼科检查,主要用于早期发现和检测糖尿病引起的黄斑水肿,往往比医生的肉眼判断更为准确。对于视力明显下降或出现视物变形,但眼底情况并不是严重的糖友,一定要进行OCT检查,以确定有无黄斑水肿。


问题四、视力正常者还需要做糖网筛查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般由视网膜中周部开始,早期对视力没有明显影响,但视力正常不代表眼底一定没有问题,临床上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就是因为没有症状所以从来没有进行过眼科检查,等到视力出现问题再来检查时往往已是病变晚期,治疗起来不仅难度大而且效果也不好。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论有没有视力下降,均应接受眼底筛查。


问题五、初次筛查正常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吗?


糖尿病病程是导致“糖网”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患者病程越长,糖网病的患病率越高。有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5年以上病程约有25%出现糖网病,15年以上病程者则可达80%。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程小于5年时,有约30%的患者会出现糖网,病程超过20年时,糖网发病率则接近70%。因此,首次眼底筛查没有糖网病的患者,此后每年也要至少做一次眼科检查,切不可高枕无忧,一劳永逸。


问题六、预防糖网病,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就行吗?


现已证实,糖网病的发生与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妊娠、肾病、吸烟以及病程长短均有密切相关,严格控制血糖虽能大幅减少糖网病的发生,但还远远不够,必须全面控制上述各种危险因素。即便血糖、血压、血脂均控制良好,也不能做到完全避免糖网病,此即“微血管剩留风险”。为此,可以选用羟苯磺酸钙等具有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此类药物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视网膜病变吸收,减轻水肿,稳定并改善患者视力,常用于预防和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来源:医学之声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