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如何进行结核病“防治管研”创新体系建设? | 2021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2021-03-2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本文作者: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李国保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当前我国结核病流行趋势仍然严峻,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部分地区疫情依然严重,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耐药问题比较突出,患者医疗负担较重,已成为国家极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保健问题,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要想实现“2035年终止结核病流行”的目标,需要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向我国疾病防治需求和临床应用,打造高标准、国际化、协同化、接地气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同时重视中心的网络建设,突出临床转化,强调公共服务;提升我国结核病预防、治疗、管理能力,组织指导服务临床应用并向基层进行适宜技术推广,积极推进结核病学科研究及创新成果转化,建设高能级的创新平台,乘势而上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

建立结核病“防治管研”创新体系,探索协同机制落地方式。

  1. 通过核病临床实践平台提升结核病预防、诊断及管理规范,提高结核病诊疗服务质量,建立大规模、高质量结核病队列;

  2. 通过结核病临床研究平台建设,推进开展结核病临床相关科研,以结核病大数据分析推动结核病学科发展;

  3. 通过结核病临床转化平台开展科研成果定制转化规划,搭建转化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反哺临床实践,产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方案,向分中心及基层进行推广,提升结我国核病学科整体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结核病在我国法定传染病中属于乙类。对结核病患者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传统的医疗过程规范集中于医疗结果质控,尤其是不良医疗结果产生后,以手动收集后统计上报,即无诊疗流程的质控,又缺乏数据回馈以及各向的比较,进而引发上报数据不积极、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无法客观、及时地规范医疗质量通过结核病临床实践平台,建立标准化、电子化、结构化,且符合临床规范要求的结核疾病预防、诊疗及管理质量控制系统,改善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不遵守规范指南、不合规上报等现象,支持从关键点规范整体医疗环节。

同时,合理的临床时间依托于高质量大数据科研,尽管我国结核病学相关科研项目逐年增多,但是目前存在常见的科研数据多采集自单中心、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管理方式落后导致数据遗落等问题,为推动结核病学临床医学发展,必须通过搭建临床研究平台,支持多中心数据联通、科研数据标准化、科研管理及协助科研进展等。

此外,如何将结核病学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可实践应用的临床资料,同时培养专科人才,也是另一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具体怎么做?

  1. 开发结核病筛查全流程系统和结核病诊疗智能质控系统,对结核筛查项目进行全流程的管理,提高结核病防治工作效率,助力结核病临床诊疗高质量规范化。

  2. 结合结核病知识库及相关规范指南,量化分析诊断、治疗及随访管理的各个步骤,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建立和补充完善结核病单病种合规质控体系。

  3. 基于国际临床研究数据标准,根据结核病领域疾病特征,开发临床研究数据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实践支持系统。

  4. 完成临床医学研究全流程中的数据采集、数据整合、数据质控,配套进行科研项目管理及实践支持。

  5. 集成先进与丰富的深度学习和学算法,实现建模代码界面化,为医学研究人员打造可视化的大数据分析工具,赋予不具备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医学研究人员开展深度学习和影像组学的科研能力。

  6. 面向结核病学科相关医务人员、科研人员,提供学术文献转化、专利产权转化、人才培养转化和临床研究转化的最佳实践支持,对平台的应用进行专业性培训,分享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经验和教训。

总之,结核病“防治管研”创新体系建设,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集聚医学创新资源、优化组织模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集中优势力量健全结核病临床“防治管研”有效协同。将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为学科标杆及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推进结核病学科发展工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中国医学论坛报发布,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