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少见肿瘤,以胃肠胰(GEP-NEN)及肺NEN最常见。NEN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其治疗方式涵盖了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放疗以及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等多种手段,需要在多学科整合诊治协作基础下进行个体化抉择。近年来,关于NEN诊断、分期和治疗的临床证据不断涌现,也有更多基于中国人群的循证医学证据。
2023年11月17日至18日,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分会)暨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年会于海南海口召开。该会议作为我国高层次肿瘤学领域学术会议标杆,引领中国肿瘤学科不断发展,为我国NEN的规范化诊疗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次专访特别邀请到三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洁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邵成浩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殷晓煜教授共同探讨NEN的诊疗现状,分享NEN领域最新进展。
(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洁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首席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科主任
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ENETS)顾问委员会委员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神经内分泌及内分泌肿瘤学组委员
国际神经内分泌肿瘤联盟(INCA)医疗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CSNET)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激素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分会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罕见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
中国胰腺病学会理事
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ENETS官刊Journal of Neuroendocrinology高级编委
Journal of Pancreatology编委
中国癌症杂志编委
中华消化杂志通讯编委
邵成浩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胰胆外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CSNET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机器人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副组长
获2021第五届人民名医盛典(原国之名医盛典)“人民名医·优秀风范”荣誉称号。
殷晓煜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
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机器人外科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数字医学临床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术后快速康复委员会、智能医学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肝胆胰外科管理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胰腺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副总编辑
已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Adv Sci (IF: 17.5)、ACS Nano (IF: 18.0)、Cancer Let (IF: 9.8)、Oncogene(IF: 8.8)等SCI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30多篇,已完成近900例机器人辅助肝胆胰手术
现场访谈视频
NEN异质性高,
多学科团队综合诊治势在必行
殷晓煜教授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NEN的检出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是所有NEN诊疗的关键环节,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来说更是如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NEN多学科团队成立较早,也是国内最早实现p-NEN多学科团队综合诊治常态化运行的学科团队。
外科手术为NEN治疗基石,
策略更新为患者生存预后再添福音
邵成浩教授
外科治疗在NEN诊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手术切除是局限性NEN治愈的唯一手段。以胰腺来源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为例,不同于胰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p-NEN患者生存期较长,但既往p-NEN的手术方式主要参照胰腺癌行规则性切除联合区域淋巴结清扫。
近10年,p-NEN外科治疗有了长足的进展。第一,既往对于体积<2cm肿瘤的治疗策略争议较大,以观察等保守策略为主;目前学术界已逐渐统一共识,更倾向于在肿瘤大小的基础上结合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来判断是否需要手术。第二,微创手术在p-NEN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p-NEN向外周转移率较低,对大血管生长的影响较小,部分患者行腔镜或机器人手术可获得更好的短期疗效,提高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接受度并且有利于术后康复。第三,p-NEN患者多为G1/2期,分化较好,研究数据显示,此类患者同时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后可以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因此,G1/2期p-NEN患者即使出现脏器转移也应积极采取减瘤的手术方式。第四,多学科团队治疗为外科医生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
p-NEN异质性强,在不同患者、不同病程中可能产生不同的疾病特点。p-NEN患者病程中每一阶段的治疗均需要外科医生与内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进行密切、深入的合作,从而通过多学科团队诊疗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疾病预后。
药物治疗不可或缺,
靶向药物为改善生存预后提供更多可能
陈洁教授
NEN药物治疗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抑制肿瘤激素分泌或特异性阻断激素的药物。激素分泌是肿瘤生物学行为中需要引起重视的现象,部分患者可能因激素相关问题导致死亡。为了在临床中正确使用此类药物,需要与消化科、内分泌科医生共同协作。
第二类是抗增殖药物,包括生长抑素类似物和靶向药物。靶向药物有两条核心作用通路,其一是抑制血管生成的VEGF受体信号通路,其二是上述通路下游的mTOR受体通路。由于NEN是一类富血供肿瘤,抗血管生成作用的靶向药物在控制肿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因其客观有效率相对较高,除了常规应用在晚期NEN患者的内科治疗外,目前已个体化应用于NEN术前新辅助治疗或转化治疗领域,缩小肿瘤大小,为外科医生创造更有利的手术条件。
第三类是化疗药物。化疗依然是NEN治疗重要的药物选择,对于分化较好的NEN常使用替莫唑胺或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此类方案也可用于外科治疗前的新辅助和转化治疗。
第四类是核素、同位素治疗。NEN表面表达生长抑素受体,因此可以在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上搭载治疗性核素,肿瘤细胞内吞后可达到杀灭肿瘤的作用。此类药物在国外应用时间较长,但因其准入及核素可及性等原因,目前正在国内进行III期临床研究,或可在不久的将来应用于我国NEN患者。
推动规范化诊疗逐步落地,
为中国患者寻求更高循证依据
陈洁教授
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中的各位专家经过10余年的努力,使得NEN在国内被大家逐渐认识,并相继组建了多学科诊疗团队,推动NEN规范化诊疗工作开展。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作为一个专业学术组织,也于一年前正式成立,并同步发布了首部NEN诊疗指南。近一年,为推动国内医疗界对NEN的认识和规范化诊疗,已举办近20场指南巡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专委会计划在未来发起符合中国NEN患者特点的系列研究,通过原创性研究成果推动NEN诊疗稳步向前,让国际指南写入更多的中国证据,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NP-STD-23N1711-Valid Until-2025-November
本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而非广告宣传。
本资料由和黄医药提供支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