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患儿男,7月,主因“发热伴呕吐、腹泻1天”入院。入院前1天,患儿进食鱼肉罐头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摄氏度,伴非喷射性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共约150ml;排深黄绿色糊状便,腹泻约5次/天。当地查CRP:27mg/L,血常规大致正常,给予口服药物,症状无缓解。来我院门诊查便常规提示潜血(+),白细胞30个/HPF,红细胞 10个/HPF;脑脊液常规生化无异常,CRP:33mg/L,血常规大致正常,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门诊及入院后两次粪便细菌培养回报均提示“肠炎沙门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等均敏感。予头孢噻肟静点,患儿发热及腹泻好转。
一、概述
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小儿腹泻的病原中,除病毒外,沙门菌感染是全球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肠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也是儿童腹泻的主要原因。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系指除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沙门菌引起的肠道感染,其中最常分离出的血清型是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纽波特沙门菌。据报道,非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胃肠炎已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公共性问题,全球每年9380万非伤寒沙门菌胃肠炎病例,其中有15.5万例的患者死亡。
二、发病机制
沙门菌是一种通过食物和水传播的人畜共患条件致病菌,也是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非伤寒沙门菌与生鲜食品、肉类和其他食品以及接触宠物(包括爬行动物)和其他动物有关。人们对沙门菌普遍易感,感染后结果与菌种毒力及宿主免疫状态有关,一般幼儿和老年人以及慢性疾病患者感染严重,尤其婴幼儿,由于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所以更易于感染。
图1 人类沙门氏菌致病机制模型
三、临床表现
胃肠炎通常在摄入污染的食物或水等后8~72小时内发生症状。但也有一些暴发期间潜伏期更长的报道,可能是因为暴露的量较低。临床上不能区分沙门菌属所致胃肠炎与多种其他病原体所致胃肠炎。此外,非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道感染临床表现可能很轻,甚至无症状。主要特征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和腹部绞痛。摄入的细菌越多,则腹泻越重,疾病持续时间越长,体重下降越明显。腹泻通常无肉眼可见的血液,但可以出现血便,尤其是儿童。非伤寒沙门菌胃肠炎通常有自限性。发热一般在48~72小时内消退,腹泻在4~10日内缓解。其他全身症状(乏力、不适和寒战)、体重减轻和头痛也常见。在证实为非伤寒沙门菌属胃肠炎的患者中,不到5%的患者发生菌血症。菌血症可导致多种肠外表现,如内脏脓肿、骨髓炎和心内膜炎等。
表1 不同沙门氏菌血清型的宿主特异性和疾病表现
四、抗菌药物选择
对于轻症感染通常无须给予抗菌药物,而对于重症患者以及1岁以下婴儿、>50岁怀疑动脉粥样硬化者、免疫抑制者等侵袭性感染风险增加的人群,应考虑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对于成人最适合的药物一般是氟喹诺酮类,因为此类药物对大部分常见革兰阴性肠道病原体有活性,可以达到较高的组织和细胞内浓度,且副作用较少。氟喹诺酮类药物通常不用于儿童,儿童可以选择的口服抗菌药包括:复方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或头孢克肟。对于不能耐受口服治疗的病情严重患者,可给予静脉三代头孢菌素。
非伤寒沙门菌的抗生素耐药模式有显著的地理差异。在美国和欧洲,对氟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并不高。2021年我国CHINET的数据显示肠炎沙门氏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5%、头孢哌酮舒巴坦1%、头孢曲松9.3%、头孢他啶6.4%、头孢吡肟5.4%,美罗培南0%、环丙沙星3%、复方磺胺甲噁唑8.8%;鼠伤寒沙门氏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7%、头孢哌酮舒巴坦3.1%、头孢曲松27.3%、头孢他啶20.8%、头孢吡肟13.3%,美罗培南0%、环丙沙星12.5%、复方磺胺甲噁唑47.8%。
作者:刘禹良、刘冰
本文转发自BCH儿童感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