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病因?
答:主要为上消化道病变所致,少数为胆胰疾患引起,其中以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应激性溃疡、急慢性上消化道黏膜炎症最为常见。近年来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 尤其是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也逐渐成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少见的病因有食管黏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 综合征)、上消化道血管畸形、Dieulafoy病、胃黏膜脱垂或套叠、急性胃扩张或扭转、理化和放射损伤、壶腹周围肿瘤、胰腺肿瘤、胆胰管结石、胆管肿瘤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感染、肝肾功能障碍、凝血机制障碍、结缔组织病等也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2、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如何对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答: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一般根据年龄、症状、失血量等指标对ANVUGIB患者进行病情分级。年龄超过65岁、合并重要器官疾病、休克、血红蛋白浓度低、需要输血者的再出血危险性增高。无肝肾疾病患者的血尿素氮、肌酐或血清转氨酶升高时,病死率增高。
病史简介
主诉:患者男性,74岁;2023年4月7日因“黑便4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2023年4月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解黑便,每天1次,每次具体量不详;伴乏力,偶伴胸闷,无呕血,无明显腹痛、发热,无咳嗽咳痰,无晕厥、黑蒙。
2023年4月5日至我院急诊就诊,神志清,贫血貌。检验结果:血常规:血红蛋白47g/L;肾功能:尿素37.1 mmol/L,肌酐450 µmol/L,eGFR(基于CKD-EPI方程)11.1 ml/(min·1.73m2),给予患者抑酸护胃、止血、输注红细胞等对症治疗。2023年4月7日解暗红色血便1次,量约800 ml,无呕血、晕厥,考虑仍有活动性出血,病情较重,遂收入我科进一步诊治。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0年(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慢性肾衰竭病史5年(长期服用包醛氧淀粉胶囊、开同等药物治疗,未透析治疗);冠心病3年(2020、2021年均曾行PCI术,目前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否认糖尿病、肝病、结核等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 36.8℃,P 70 bpm,R 20 bpm,BP 109/73 mmHg。神志清楚,推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口唇苍白,皮肤巩膜未见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入院后查血常规:血红蛋白58g/L;肾功能:尿素39.5 mmol/L,肌酐518 µmol/L,eGFR(基于CKD-EPI方程)9.3 ml/(min·1.73m2)。粪常规+隐血:大便黑色,红细胞满视野,隐血强阳性。凝血功能、肝功能、肌钙蛋白等未见异常;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未见明显异常。
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2、 重度贫血
3、 冠心病PCI术后
4、 慢性肾衰竭
5、 高血压
1、 患者老年男性,因“黑便4天”入院。
2、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解黑便、暗红色血便,伴乏力。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衰竭病史,长期服用药物控制。
3、 入院后查血常规:血红蛋白58 g/L;肾功能:尿素39.5 mmol/L,肌酐518 µmol/L,eGFR(基于CKD-EPI方程)9.3 ml/(min·1.73m2)。
入院后给予禁食水,输血、抑酸、止血、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病程中仍有黑便,考虑活动性出血。遂行胃镜检查(如图1)。
图1 消化性溃疡出血胃镜下诊治
食管:黏膜光滑,血管网清晰,扩张好。
贲门:开闭好,齿状线清晰。
胃底:黏膜贫血貌,黏液湖浑浊。
胃体:黏膜贫血貌。
胃角:弧形,黏膜贫血貌。
胃窦:近幽门小弯侧可见一处大小约0.5cm×0.9cm溃疡灶,中央凹陷覆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灶下方4点钟方向可见一处红色血管影,予以钛夹夹闭治疗。
幽门:类圆形,开闭好。
球部:未见异常。
降部:未见异常。内镜治疗后患者未再解黑便,进食后无明显不适,血红蛋白逐步回升。
病情好转后出院,院外继续服用PPI、胃黏膜保护剂。
出院1月后随访,患者未再出现黑便、便血。
消化性溃疡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消化道黏膜发生炎症反应与坏死、脱落,形成破损,溃疡的黏膜坏死缺损穿透黏膜肌层,严重者可达固有肌层或更深。其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终身患病率为5%~10%,年发病率为0.1%~0.3%;最常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溃疡)和胃(胃溃疡),也可发生在食管、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麦克尔憩室内。
PU合并UGIB患者建议应用格拉斯哥-布拉奇福德出血评分( GBS)系统进行分层处理。UGIB是PU最常见的并发症,占非静脉曲张性UGIB的40%~60%,近50%的患者可在没有任何预警症状的情况下发生出血。
及时识别、必要时进行复苏、适当药物治疗,以及及时进行内镜和(或)手术、介入治疗等,有利于对复杂UGIB患者进行成功管理。
孟 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医学博士 主治医师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访问学者
湖北省肝胆疾病学会第一届门静脉高压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胃肠以及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诊治
发表多篇SCI论文
原创内容,转载须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