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美国芝加哥当地时间5月31日~6月4日,第55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即将拉开帷幕。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为患医治,以患为师(Caring for Every Patient, Learning from Every Patient)”,我们由此可以充分体会,全世界临床肿瘤学家对于患者的关爱之情及谦卑之心。
作为临床肿瘤学界最负盛名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来自全世界共约32,000名肿瘤学家,将汇聚于芝加哥麦考密克(McCormick)大厦,分享近一年来肿瘤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交流诊治经验。
本次年会将有超过2400篇研究在会议现场进行报告,《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仍将一如既往奔赴会议现场,携手参会的中国专家代表,为您带来第一手的会议现场报道,精彩不容错过!
在当地时间6月1日下午,“胃肠道肿瘤(结直肠癌)”口头报告专场(Oral Presentation Session)将报告一项“在奥沙利铂/5FU-LV辅助治疗结肠癌的国际多中心的MOSAIC临床研究中探索分子标记物与预后以及奥沙利铂能否获益的相关性”(摘要号3503)研究,本报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对该研究进行了点评。
研究简介
题目 在奥沙利铂/5FU-LV辅助治疗结肠癌的国际多中心的MOSAIC临床研究中探索分子标记物与预后以及奥沙利铂能否获益的相关性
背景
MOSAIC和NSABP C-07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临床研究显示,在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显著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DFS),但是奥沙利铂与神经毒性有关,绝大多数患者联用奥沙利铂没有额外的获益,因此在辅助治疗中如何来预测奥沙利铂的获益人群至关重要。在NSABP C-07研究中发现干细胞样亚型的结肠癌患者预后更差,联用奥沙利铂没有额外的获益,而肠上皮细胞亚型的Ⅲ期患者与之相反。本研究在MOSAIC研究中的Ⅲ期患者中探索了CRCA(Colorectal Cancer Assigner)、结直肠癌分子特征共识分型(CMS)、以及合并评分(RPS)与预后及奥沙利铂是否获益的相关性。既往研究发现RPS评分可以反映DNA损伤修复的能力,仅接受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中RPS评分低与更短的生存相关,而在接受手术联合化疗的患者中与更长的生存相关。
方法
对MOSAIC生存随访中的590例Ⅲ期患者进行了基因表达谱分析,CRCA亚型的确定采用2016年Song等人提出的基于72基因的算法,CMS亚型采用改良的84基因来测算,而RPS评分采用2014年Pitroda等人描述的方法,基因表达谱的预测分析独立于临床特征和基因的表达。
结果
干细胞样亚型和其他亚型比较与预后不良(HR=1.56,P<0.01)相关,不能从奥沙利铂中获益。CRCA、CMS亚型与奥沙利铂是否获益无关。采用中位数临界点,低RPS评分的III期患者使用奥沙利铂有显著获益(HR=0.67,P=0.033,N=290),高RPS评分的患者没有获益(HR=1.2,P=0.32,N=300),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25)。
结论
正如在NSABP C-07研究中发现的,干细胞样亚型的患者预后最差,且联用奥沙利铂没有额外的获益,在MOSAIC研究中同样得到了证实,有利于鉴定出需要新的额外治疗的患者。RPS评分有助于鉴别出能从奥沙利铂中获益的Ⅲ期患者,这一发现正在NSABP C-07研究中进一步确认。
专家点评
RPS评分有望引导结肠癌辅助治疗从“一刀切”走向“个体化”。
结直肠癌分子分型
结直肠癌是一类异质性较为明显的疾病,不同分子背景的结直肠癌其生物学行为差异很大,分子分型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结直肠癌,给患者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目前,已有一些逐步被认可的分子分型,如CMS分型主要分为以下4个类型。
①CMS1-MSI免疫型(14%):组织学常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常伴MSI-H、CpG岛甲基化及BRAF突变,复发后生存时间短;
②CMS2-经典型(37%): 具有较高体细胞拷贝数变化、WNT及MYC通路激活常见;
③CMS3-代谢型(13%):显著的代谢失调,RAS突变率高;
④CMS4-间质型(23%):具有较高体细胞拷贝数变化,常有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基因的上调、血管生成、TGF-β信号通路及间质重建通路的激活。
本研究的价值
上世纪90年代,氟尿嘧啶为基础的结直肠癌辅助化疗被证实优于单纯手术,自此开启了辅助化疗的氟尿嘧啶单药时代。直至2004年,里程碑式的MOSAIC和NSABP C-07研究证明,奥沙利铂的加入能显著改善Ⅲ期和高危Ⅱ期患者的DFS,辅助化疗也从此进入了奥沙利铂/5FU-LV联合方案的新时代。目前,肿瘤TNM分期是最常用的预后指标, 也为术后是否需要辅助化疗提供了直接的参考依据,然而,TNM分期相同的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并不相同, 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从奥沙利铂的加入中额外获益,再结合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在辅助治疗中如何来预测奥沙利铂的获益人群至关重要,需要在传统TNM分期以外探索新的评估手段或预后标志物。此前在NSABP C-07研究中发现干细胞样亚型的患者预后更差,联用奥沙利铂没有额外的获益,而肠上皮细胞亚型的Ⅲ期患者与之相反。本研究对MOSAIC生存随访中的590例Ⅲ期患者进行了基因表达谱分析,探索了CRCA、CMS、以及RPS与预后及奥沙利铂获益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正如在NSABP C-07研究中的发现,干细胞样亚型与预后不良(HR=1.56,P<0.01)相关,不能从奥沙利铂中获益,这类人群更需要接受新的额外治疗。研究还发现,CRCA、CMS亚型与奥沙利铂是否获益无关,而低RPS评分患者使用奥沙利铂有显著获益(HR=0.67,P=0.033,N=290),高RPS评分的患者没有获益(HR=1.2,P=0.32,N=300),RPS评分可能有助于鉴别出能从奥沙利铂中额外获益的III期患者,使今后的辅助化疗更有针对性。
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基于分子检测的个体化治疗理念已经逐步渗透进入大家的临床实践中,而在辅助治疗领域,因为靶向药物缺乏使用证据,我们仅使用单纯的化疗药物,所以相关分子检测指导的方案选择较少。目前唯一的一个能帮助辅助化疗方案制定的检测就是Ⅱ期患者的错配修复功能状态。本项研究在辅助治疗的患者发现干细胞样亚型不仅预后不良,而且不能从奥沙利铂中获益;RPS评分可能有助于鉴别出能从奥沙利铂中额外获益的Ⅲ期患者,这些结果赋予了“辅助跟着循证走”的临床金句更深层次的个体化治疗的内涵,要求临床医生在决定辅助化疗方案的时候摒弃“一刀切”,积极通过分子检测精选最大的受益患者,而对于常规辅助化疗不能受益的患者则寻求额外的治疗策略。
作者 | 付鲜花 袁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