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5.12汶川十年特辑】急救中心 · 十年磨剑 亮剑出鞘

2018-05-12作者:小姗资讯
汶川地震

转自 四川省人民医院 

1.jpg

四川省急救中心

2017年8月8日晚21时19分,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公布消息不到10分钟,由四川省人民医院承建的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微信群和省医院急救中心群迅速响应。

2.jpg

急救中心迅疾响应

队长呼叫各组组长联系队员,群里立刻一片应到声;“管家婆”曾霞立即查看装备,后勤保障队员投入紧张的物资准备当中……

整个国家队紧急集结,我院邓绍平院长、王莉副院长等院领导班子到急救中心现场指挥,各部门人员和物资迅速到位,随时根据灾情和上级指令,投入战斗。

3.jpg

院领导班子现场指挥

自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在国家应急救援法制、法规、体系日趋完善的同时,我院急救中心10年磨一剑,应急响应更迅速,救援队伍更专业,现场救治更科学,指挥调度更高效,病人转运更顺畅,信息传递更通畅,救灾效率明显提高。

十年磨剑

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全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茂县山体滑坡一次次考验,我们的紧急医学救援机制和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在尼泊尔地震救援中,作为中国政府医疗队主力彰显了中国水平、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一次次考验,一次次总结、学习、进步,我们的队伍建设标准化、专业化、模块化、区域化、专兼结合,物资储备信息化、动态化、有效调用,专家咨询委员会分级分类专家库有效调用,基地建设“平急结合”、产学研用榴花初绽。

4.jpg

整装待发

5.jpg

奔赴灾区

以我院为主体,地震救援在四川得到了检验和总结,形成了独到的地震救援“四川经验”:“一体化”分级救治;两点一线快速转运;危重伤员“四集中”救治;康复心理同步介入,同时付出情感救援、专业救援、科学救援、综合救援。

6.jpg

检伤分诊

历经苦寒

2010年12月,卫生部确定在全国建立11支国家级医疗队,其中紧急救援类7支,是由国家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应对区域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队伍。

设立在四川的这支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具体由我院负责,也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支国家级医疗队,负责云、贵、川、藏、渝等地区乃至全国各种重大应急任务。

7.jpg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四川)

这支队伍具备高原适应性、自我保障性、模块集成性,建立五个系统:现场急救、医疗救治、医技支持、后勤保障、指挥信息,后期为适应灾难救援的通用性,进行了小型化,航空投送性改造。

此后近10年时间里,我院急诊人培训、演练、实践,内容涉及地震协同演练、高原高寒区域救援驻训演练、省市联动核应急医疗救援演练核与辐射演练、危化品突发中毒事件演练等卫生应急救援的几乎所有专业,足迹踏遍巴山蜀水、西南、西北,甚至走出国门。

砥砺前行

2017年8月九寨沟地震应急救援时,我院急诊人应急响应更快速、救援队伍更专业、现场救治更科学、指挥调度更高效、病人转运更顺畅、信息传递更通畅。与此同时,民间救援队伍更专业、志愿者更理性、媒体报道也更立体。

我院前线救治溯险而行,救治科学有序,收到当地同胞盛赞;后方系统部署全面救治,康复与心身医学专业的早期介入更为伤员早日回归社会和灾区民众恢复正常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9.jpg

分享交流

经历苦寒,我院急诊人成长起来了!

我们形成日常急救与应急救援一体化管理架构,与院内相关专科间形成多学科协作机制。

实施急危重症从院前-院内-急救手术-EICU-专科“一体化”救治,重点打造院前、急危重症、创伤、急腹症、中毒、应急救援专业能力。形成了一支在应急救援、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危重症急救、专业学科救治、培训科研等领域全方位过硬的专业队伍。

建立了急诊和灾难医学研究所,组建了国内领先的临床系统生物医学多学科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可综合应用数据科学和代谢标志物实现危重、复杂疾病的预后预测,创新性的建立危重创伤、癌性急腹症等多种疾病的多组学联合分析技术。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

为了生命,我院急诊人时刻准备着!

文字编辑丨张 莉 美术编辑丨康薇静

责任编辑丨杨莉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