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HFpEF:不同类型的同一种疾病?

2021-04-06作者:论坛报静静综述
心力衰竭原创

作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季晓平


微信图片_20210326110733.jpg

“心衰学堂”栏目旨在提供心力衰竭(心衰)的新研究新证据和新理念,帮助临床医师应用现代视角来认识和防治心衰。采用文章、病例讨论和视频直播等方式。内容除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外,着重要求实用性和适合中国国情;鼓励学术民主,不回避争议;拓展读者的视野,增加辨识能力。本期“心衰学堂”我们将邀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季晓平教授讨论HFpEF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峻



HFpEF简介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减退,心脏不能有效泵出血液,从而引起的一系列复杂临床综合征,是我们尚未攻克的堡垒。


在2012年欧洲和2013年美国发布的心衰指南中,提出了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心衰进行分类的概念,2016年欧洲心衰指南将心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


基于社区的研究表明,在临床诊断为心衰的患者中,HFpEF约占50%。与HFrEF患者相比,HFpEF患者中高龄、女性、合并高血压更多。同时,HFpEF患者的非心血管死亡比例高于HFrEF。


HFpEF病理生理的异质性


HFpEF存在病理生理的异质性。HFpEF通常被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并认为明显的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障碍是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但目前研究已经确定了其他几个促成因素,包括左心室收缩储备受限、血管功能、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右心功能、自主神经张力、左房功能和外周损害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可在同一患者体内共存,导致症状性心衰,同时,在不同HFpEF患者中,每种病理生理机制的涉及程度和对症状的相对影响,也会有较大差异。考虑到这种复杂性,HFpEF不能归因于单一病因,而应该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用一种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概括HFpEF发生发展的模式


HFrEF也是一种异质性综合征,其病因不同,涉及收缩期功能障碍及各种心血管和非心血管合并症。已证明许多药物和装置可改善HFrEF患者的预后,而且很大程度上与病因或合并症无关,这表明HFrEF患者对收缩功能障碍有共同的病理生理适应性,这种共同的病理生理适应机制最主要的就是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后引起的心室重构,从而导致疾病进展。参照HFrEF,学者们一直在探索能否用一种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来概括HFpEF的发生发展,但诊断标准、临床异质性、缺乏心肌活检和合适的动物模型等原因限制影响了研究的进展。目前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而且相互之间不一定是互斥的模式。


肥厚性重构与RAAS激活模式


由于大多数HFpEF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因此推测病理性肥厚和RAAS激活是HFpEF的统一模式。而且血压控制(与使用的药物无关)可以预防心衰(包括HFpEF),为这一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近40%的HFpEF患者不符合超声心动图的病理性肥厚的诊断标准,肥厚的严重程度也不能区分高血压患者是否伴有心力衰竭;一旦HFpEF诊断明确,传统的RAAS抑制剂也不能有效地改变疾病进展,这增加了在HFpEF的发生中其他因素与肥厚性重构、RAAS激活相互作用或比其更重要的可能性。


共病模式


HFpEF患者常合并多种共病,因此推测HFpEF是否仅仅是共病对心肌和血管功能影响的结果?然而,在调整了合并症的累积负担后,HFpEF患者的心血管结构和功能比没有HF的个体更异常,并且与没有HF的合并症匹配患者相比,HFpEF患者的结局更差。将HFpEF患者与具有相似年龄和相似共病负担的患者区分开来仍是有难度的,但年龄-共病或共病-共病交互作用在HFpEF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是重要的。


冠状动脉微血管炎症模式


这种新的模式假定HFpEF中的事件发生顺序如下:①超重/肥胖、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盐敏感型高血压等并存疾病的高患病率会导致全身性促炎状态;②全身性炎症状态导致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炎症;③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炎症会降低一氧化氮的生物利用度、sGC以及相邻心肌细胞中的蛋白激酶G(PKG)活性;④低PKG活性促进了心肌肥厚的发展,并由于肌联蛋白的低磷酸化而增加了心肌的静息张力;⑤僵硬的心肌细胞和间质纤维化均可导致舒张期左心室的僵硬和心力衰竭。新的HFpEF模式将重点从左心后负荷转移到了冠状动脉微血管炎症。这种新的模式对HFpEF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和小结


有人认为HFpEF缺乏一种统一的病理生理适应性,治疗必须针对不同的潜在病因,病理生理因素和合并症。也有人认为有效的HFpEF治疗方案在于确定HFpEF的统一病理生理模式。有研究根据HFpEF患者的生物学表型将患者划分为不同分组,拟探讨每一种生物学表型下潜在的机制和治疗方案,这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对HFpEF异质性的认识正在不断提高,但对异质性的认识并没有延续到基础研究中。在HFpEF患者中发现的各种不同的病理生理结果还没有在动物模型中进行探索,既往对这些动物模型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舒张功能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识别关键分子和探索治疗方法。比如,我们常常通过手术、饮食或遗传干预诱导高血压,然后评估其对心肌肥厚或舒张功能障碍的影响,这是在动物中研究HFpEF的常用方法。但是,这就能完全代表真实的HFpEF吗?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更加符合临床患者实际情况的动物模型。


总之,HFpEF不是一种单一疾病,而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在不同患者中或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HFpEF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较HFrEF更为复杂,目前尚未明确。在HFpEF治疗时,可改善症状,治疗基础疾病,并进行疾病管理。


点评

季教授明晰阐述了目前对HFpEF的基本认识(包括机制和分型)。读者可以从中了解HFpEF,并得到丰富的启迪。


HFpEF是谜一样的疾病。迄今研究数以万计,提出的假设和推测成百上千,明确的结论却几乎为零。对其定义、人群范围、主要病因和机制等最基本的问题都还争议不休,更遑论其他更现实的问题,例如怎样改善患者预后?如何开展临床研究?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还是细分为不同类型等。在心血管病领域,此情此景,可谓独一无二,戴上"谜病"的桂冠,恰如其分。现实很"骨感",临床医师需要得到明确指导。


临床诊断,可以做到。欧洲专家先后提出两个量化诊断标准:H2FPEF评分(Borlaug等)和HF-PEF2,后者来自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ESC/ HFA)共识,更受推崇,但在实际应用中会发现,不太适合基层应用。漏诊和误诊或可能减少,却可能将一些心肌病、心包病、浸润性心肌病如心脏淀粉样病变也包括进去。


从实用角度,该病诊断标准应抓住以下要点,一是有心衰的症状和体征;二是左心室和全心并未增大,LVEF≥50% ;三是有心脏结构性改变的证据如左心房增大、室间隔和(或)左室肥厚、心肌梗死等,或超声心动图上有舒张功能障碍的可靠证据,并可排除心包疾病、心肌病和心瓣膜病;四是符合流行病学和人群特点:大多数为老年、女性、有长期高血压史;部分伴有房颤、糖尿病、肥胖、外周血管疾病或脑卒中;五是利钠肽水平轻至中度升高,多数应超过"灰色区域"。


治疗原则需要掌握。虽然并无确定的方法,但以下3个策略较为公认:一是应用利尿剂,消除液体潴留,使患者处于"干重"状态;二是降低血压,目标为≤130/80 mmHg,原则上5类降压药均有效,但优选阻断RAAS (ACEI、ARB、螺内酯)和交感神经系统药物β受体阻滞剂,如上述三联(包括利尿剂)仍未奏效,可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替换ACEI或ARB,还可用卡维地洛替换其他β受体阻滞剂;三是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症,伴糖尿病者优选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冠心病应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术等。


形成中国共识,势在必行。不必拘泥于国外学者怎么说怎么做,他们所做,为的是他们国家的患者。我们则要问一下是否适合中国患者?正如季教授所说,这个难题仍然未解,患者又不能等待。新冠肺炎防治建立了一个范例,中国的方法和经验受到重视和推荐,因为我们曾有最大的患者群体,最早启动治疗探索,不到1个月方案更新达7次。这个事实清楚传达的信息是,在HFpEF的防治中有所创造,掌握话语权,服务于中国患者,我们也能够做到!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黄峻

20200214133119616.jpg

季晓平教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 山东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第九届全国委员,心衰学组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委员会全国常委,肿瘤心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家心力衰竭医联体山东省中心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心脏重症分会常委,山东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双心专家委员会常委,山东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卒中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微信图片_20210326110637.png


黄峻教授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分会名誉主任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名誉主编

★ 美国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ESC)


中国医学论坛报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