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医生,这个报告单到底什么意思?”
“化疗期间能不能吃补品?”
“放疗后皮肤痒怎么办?”
……
门诊、病房、线上,患者和家属的提问往往来得突然而具体,却直指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为此,“壹生资讯-肿瘤频道”推出全新微专栏《肿瘤三分钟——答患者问》。每期用约3分钟可读完的篇幅,聚焦1个高频真实提问,给出循证、易懂、可操作的回答。
本期带来浙江省肿瘤医院整理的科普患教文章,解答“3种致癌病原体正悄悄传播!但90%感染可清除……”
三分钟,让困惑少一点,让沟通顺畅一点,让医患携手向前迈一步。
“医生,我老伴前几年得食管癌去世了,
现在我也确诊了同样的病,
难道癌症会传染吗?”
诊室里,70岁的王老伯颤抖着声音
问出了无数人心中的疑惑。
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我们常听说“一家几口接连患癌”,“夫妻同患一种癌症”,甚至有人因此对癌症患者避之不及。
科学真相是——癌症本身绝不会传染,致癌的“幕后黑手”可能正在悄悄传播!
传染病必须同时满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而癌细胞就像“外来入侵者”,一旦离开原宿主,在他人体内会立刻被免疫系统围剿。即便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等极端方式进入他人体内,也会因缺乏生存环境而死亡。
肿瘤科医生长期接触癌症患者,但他们的患癌率并未高于普通人。这直接证明:癌细胞不会通过呼吸、共餐、肢体接触等日常途径传播。
癌症是细胞基因在辐射、化学毒素、病毒等刺激下发生的异常增殖。就像同一片森林里,有的树突然疯狂生长,但这片“病变”不会蔓延到其他森林。
虽然癌症本身不传染,但致癌的病毒和细菌却能通过亲密接触传播,甚至可能让全家“中招”!
传播方式:性接触、皮肤黏膜接触
致癌真相: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如16、18型)可能引发宫颈癌、肛门癌等。但感染≠患癌!90%的HPV感染可在2年内被免疫系统清除。
防癌必做:接种HPV疫苗+定期宫颈癌筛查(TCT+HPV检测)
传播方式:血液、母婴、性接触
致癌真相:乙肝→肝硬化→肝癌被称为“肝癌三部曲”。我国84%的肝癌与乙肝相关!病毒DNA整合到肝细胞基因中,直接诱发癌变。
防癌必做:接种乙肝疫苗+携带者每3-6个月查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
传播方式:唾液传播(共用餐具、接吻)
致癌真相:广东、广西等地区高发鼻咽癌,与EB病毒+咸鱼等腌制饮食双重作用有关。病毒潜伏在鼻咽部,诱发细胞恶性转化。
防癌必做:鼻咽镜筛查+少吃腌制食品。
传播方式:共用餐具、亲吻、喂食
致癌真相:全球超50%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其中1%会发展为胃癌。它通过破坏胃黏膜,引发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癌变。
防癌必做:家庭成员同步检测(C13/C14呼气试验),感染者需规范四联疗法杀菌。
当多个家人患癌时,真正要警惕的是:
◎全家爱吃腌制食品→胃癌/食管癌风险↑
◎丈夫吸烟,妻子被动吸二手烟→肺癌风险↑
◎共用砧板生熟不分→感染幽门螺杆菌
约5%-10%的癌症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例如:
◎BRCA1/2基因突变→乳腺癌/卵巢癌
◎APC基因突变→家族性结肠息肉→肠癌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基因检测,20岁起定期专项筛查。
HPV疫苗:9-45岁女性、男性均可接种
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必打
胃癌:40岁起每2年做胃镜
肝癌:乙肝携带者每3个月查甲胎蛋白
肠癌:45岁起每年做粪便潜血检测
◎公筷分餐,餐具定期煮沸消毒
◎戒烟并远离二手烟
◎少吃烫食(>65℃)和加工肉制品
癌症不是命运的诅咒,更不是人际交往的禁区。当我们用科学破除“癌症传染”的谣言,用疫苗和筛查织起防护网,用健康习惯守护家人时,就已经把抗癌主动权牢牢握在了手中!
来源:浙江省肿瘤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