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感冒、头痛自己吃药?这 5 类药滥用会伤肝

2025-10-28作者:论坛报马山资讯
非原创






































































“头痛吃片布洛芬,感冒冲包复方药,血脂高了自己加半片他汀……”

很多人不舒服时,习惯从药箱里找常用药解决,觉得非处方药、别人推荐的药,吃着肯定安全。但很少有人知道:肝是药物代谢的“主战场”,很多看似普通的药,一旦过量吃、混着吃、长期吃,就可能变成伤肝的“隐形杀手”——每年都有因滥用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甚至有人发展成肝硬化。

stock-image-386582870-XL.jpg




一、先搞懂:为啥药物会伤肝?

不是药有“问题”,是用错了



很多人疑惑:“医生开的药也会伤肝吗?”其实药物伤肝,核心问题不在药本身,而在使用方式,这和肝的功能直接相关。

肝脏是人体“解毒工厂”,90%以上的药物都要靠肝代谢。药物进入体内后,肝会把它分解成能排出体外的物质,但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如果用药过量、多种药混吃(不同药物可能相互作用,加重毒性),或者本身是“肝敏感体质”(比如有乙肝、脂肪肝基础),肝来不及代谢这些“毒素”,就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严重时会发展成肝衰竭。

简单说:就像肝是“清洁工”,正常用药是“少量垃圾”,能及时清理;滥用药物是“堆成山的垃圾”,清洁工累到罢工,肝脏就会出故障”。




二、这5类药最易伤肝,别再“凭经验吃”


不是所有药都有高肝损伤风险,临床中,以下5类药因“使用频率高、容易自行滥用”,成为药物性肝损伤的“重灾区”,尤其要警惕:

01

解热镇痛药:常见但过量即有毒”

代表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

日常用途:缓解头痛、发烧、关节痛(很多人感冒、痛经时吃)

滥用风险:①超剂量吃(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成人每日上限4克,很多人一次吃2片,一天吃5次,不知不觉超标);②混着吃(比如吃了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感冒药,又额外吃退烧药,导致成分叠加)。

02

抗生素:别把“消炎”当“万能药”

代表药:红霉素克拉霉素、头孢类(部分)、左氧氟沙星

日常用途:治疗细菌感染(比如扁桃体炎、肺炎)

滥用风险:①病毒感染也吃(比如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吃抗生素没用,反而增加肝脏负担);②自行加量/延长疗程(比如觉得多吃点好得快,或者症状好转后没停药,继续吃)。

03

复方感冒药:成分隐蔽”易过量

代表药:感冒灵颗粒复方氨酚烷胺胶囊、酚麻美敏

日常用途:缓解感冒的发烧、鼻塞、咳嗽

滥用风险:很多复方感冒药里“偷偷对乙酰氨基酚(比如感冒灵颗粒每袋含0.2 克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同时吃2~3种感冒药,很容易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超标,进而伤肝。

04

降脂药:长期吃须“盯”紧肝功能

代表药: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他汀类药物)

日常用途:降低血脂(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常用)

滥用风险:这类药需要长期吃,但部分人吃了就不管,不定期查肝功能——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 剂量相关性肝损伤,尤其是本身有脂肪肝、饮酒习惯的人,风险更高。

05

种药物、食物或接触物的毒性作用(比如说抗真菌药

代表药:何首乌(治脱发)、三七(活血)、部分减肥药(含大黄、番泻叶)

滥用风险:很多人觉得中药/保健品是天然的,吃着安全,其实何首乌、黄药子等中药,若长期吃、过量吃,或未经炮制(生何首乌毒性更高),会直接损伤肝细胞;部分减肥药含“泻药成分,长期吃会导致肝脏代谢紊乱。




三、4个用药避坑习惯,帮你减少肝损伤风险



01
不凭经验用药

发烧、头痛先看说明书,明确成分、剂量、适用证—— 比如感冒先分清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有黄痰、高烧不退等,须需医生判断),不盲目吃抗生素;吃退烧药前,先看是否含对乙酰氨基酚,避免叠加。

02
不“混吃”多种药

尤其是复方药(感冒药、止咳药、止痛药),混吃前一定要核对成分表,若有相同成分(比如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只选一种吃;中药和西药间隔1~2小时吃,避免相互作用。

03
长期吃药要“盯指标

如果需要长期吃降脂药、降糖药等,遵医嘱每3~6个月查一次肝功能(重点看转氨酶ALT、AST),一旦发现指标升高,及时和医生沟通调整用药。

04
记好“肝敏感史”

如果之前吃某种药曾出现乏力、黄疸、转氨酶升高,或本身有乙肝、脂肪肝、酒精肝,就诊时一定要告诉医生,避免开 “肝损伤风险高”的药。

最后想提醒大家:药物是治病的工具”,不是随便吃的零食。很多药物性肝损伤,都是图方便、凭感觉导致的——比如觉得小毛病不用看医生,或者多吃点好得快。

如果身体不舒服,先别着急找药吃,尤其是需要长期吃、多种药一起吃时,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一旦出现吃了药后乏力、没胃口、皮肤发黄,一定要及时就医,这可能是肝脏在发出预警”。


来源:四川华西肝病研究所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