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上消化道黏膜损伤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问题,病因复杂且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疾病谱演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病因识别困难、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及缺乏针对我国临床医生认知现状的大规模调研数据。
为此,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的“领航计划——上消化道黏膜损伤认知现状调研白皮书项目”,通过科学系统的调研,全面了解我国临床医生对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认知水平、诊疗习惯和临床需求,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医生的认知差异,探索诊疗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为制定更精准的诊疗策略、优化诊疗流程以及提升临床医生诊疗水平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了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李景南教授。
论坛报: 首先想请教您的第一个问题是胃肠道黏膜作为机体内外环境的分式领,其完整性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黏膜损伤是胃肠道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病理生理学基础。想请教您的是您认为当前我们临床医生对于消化道黏膜保护的认知有哪些不足之处?
李景南教授:非常感谢,非常高兴能接受我们针对肠道黏膜损伤认知情况,一个全国调查的一个白皮书的情况,其实大家就像这个问题一样,就是我们胃肠道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和我们整个和外界相互作用的一个器官。从食管到位到小肠到结肠,从上到下,我们整个管道器官是和我们整个的我们的进食和外界接触物质交换。在这里头,我们包括消化功能,包括吸收功能,这个屏障功能其实保证了我们整个人体的所有营养物质来源,所以它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
黏膜损伤以后,我们认知的就是我们的溃疡。或者糜烂损伤以后,它就会影响到一些营养物质吸收影响到正常的生理功能,那严重的时候,可能还有出血或穿孔的情况,所以我们说整个黏膜损伤可以说是整个我们胃肠道黏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基础。我们整个胃肠道,你不管什么疾病,不管病因是什么,它最终发生了损伤,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那包括我们的胃溃疡。包括我们现在非常热的炎症性肠病,虽然说和免疫相关,它也是黏膜受损,我们说胃肠道的整个的黏膜屏障,它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当前我们临床医生来说,整个对黏膜保护的认知,还有些不足,最主要的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都知道这个黏膜屏障和保护,是个天平,有损伤因素有保护因素。那我们损伤因素就是包括我们的一些胃酸与螺杆菌包括下胃肠道的,我们现在非常热的免疫的失调,其实这些都是损伤因素
那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还重要重视天平的,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的黏膜的保护因素,屏障功能,那我们说从胃,我们说有黏液层。有碳酸氢盐,它可以中和胃酸起到一个黏膜保护的作用。那幽门螺杆菌为什么能致病?那时候就是因为幽门螺杆菌它产生一些碱性的物质,在我们整个保护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上,做成一个小的一些破损的事,它就抵抗不了胃酸,就会产生炎症
李景南教授: 我们炎症性肠病,我们现在也特别关注免疫失调。各种免疫损伤因素,对黏膜损屏障的或包屏障功能的破坏,其实在这里头,其实我们的屏障功能也非常重要,它包括我们在你。肠道里头黏液层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肠道微生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常功能。在这里头,我们说我们现在消化科医生尤其临床医生,我们更关注的是我们的攻击因子或者损伤因子,包括我们说根除幽门螺菌感染,抑制胃酸分泌。我们很多免疫体调节靶点,就是我们的很多药物也都是针对我们的损伤因素,但是我们说如何加强我们黏膜的保护,如何加强我们屏障功能完整性其实也非常重要。我们有很多的药物,包括黏膜保护剂,在很多共识指南里头都提到可以应用,我们真正在临床上用的还比较少。所以我们说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我们首先要重视到胃肠道黏膜的一个重要性。第二个我们要重视到黏膜这个屏障功能的天平的两边,既要关注攻击因子,又要关注防御因子。只有两边平衡才能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胃消化道黏膜屏障,才能使我们保持正常的我们的生理功能。
论坛报: 谢谢李锦南教授的分享。李锦南教授也提到了我们作为一个胃肠道疾病,它的认知,它其实对于我们损伤,它有一个是损伤因素,一个是保护因素。第二,其实不光光是我们上消化道,其实我们整个肠道也是需要进行一个黏膜保护的。最后也提到,虽然我们说有指南和共识的指引,可能在临床实践上,相对应的规范化的药物应用还比较少。我们也要加强这方面的认知和认识,那谢谢李锦南教授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解答,接下来想请教您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胃肠道黏膜损伤和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合理规范的使用黏膜保护剂是我们临床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想请问您的是在我们面膜保护剂的临床应用中,您认为最常见的用药误区是什么?
李景南教授: 我们刚刚谈到了,其实黏膜保护是很重要的,那我们说我们黏膜保护就是面临的一个如何来提高我们屏障功能,那就是黏膜保护剂是我们在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那在临床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对黏膜保护的认知还有所不足,我们说黏膜保护剂。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这两个机制是不太一样的,那我们说外源性凝膜保护剂就像我们过去的最经典的复方氢氧化铝、铝碳酸镁,包括铋剂。这些药物,它是不吸收,口服以后,它会在我们的胃的表面形成一个保护膜。然后根据不同机制来使我们的黏膜和损伤因子之间有个保护作用。所以我们说对于外源性的保护剂来说,它起效相对比较快,因为为什么?它口服下去以后,它不管中和胃酸、保起到保护膜,它都是很快就发挥作用。第二,它不吸收,那第三个最主要的这类的黏膜保护剂,它主要针对胃黏膜。或者食管黏膜有一定保护的作用。那我们说你不论吃多少,它有多少能进到小肠,那是一个问题,所以它的优势就是起效快,不吸收,但它缺点可能就是相对来说作用不会比较局限。
李景南教授: 第二个就是我们说内源性黏膜保护剂。其实内源性凝保护剂,我们最经典的就米索奇内醇,包括我们现在的很多的各种的,包括抗氧化剂,包括我们的抗休克蛋白,这些东西。我们内源性年保护剂,它要吸收,对录取,然后经过不同的靶点,针对我们的胃肠道黏膜的损伤因子,一个给它的抵抗的作用,或者增加一个肠。我们的保护的功能,包括像绿色前列醇一样,它起到保护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我们内源性黏膜保护剂,它的优势?它是吸收入血,作为作用比较广泛,从经典上来说,它不仅对胃黏膜。对肠道黏膜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这类药物,它要素收入血,所以相对来说起效相对就要慢一些。所以我们在临床应用中,我们一定要根据我们不同的疾病选择黏膜保护剂的情况,你是胃黏膜还是肠道黏膜,你需要起效快还是需要长期的应用。
李景南教授: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药的误区,第一,我们要分清黏膜保护剂的种类。第二,我们要根据疾病的情况来选择适当的黏膜保护剂。第三个方面,我们要根据我们黏膜保护剂的机制来选择疗程,我们说外源性的,我们一般不太主张长期用药。而内源性的,因为它要吸收入血,所以它应用的时间相对要相对说两周或者四周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根据这个不同情况来选择不同的一个疗程,那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说针对胃黏膜损伤。和肠黏膜损伤还是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这要根据我们损伤的部位来选择英文保护机。
论坛报: 非常感谢李景南教授的访谈及总结,李教授也提到了,其实临床上我们相对来说比较多的误区是第一个是我们要搞清楚我们不同黏膜保护剂的种类,比如说是外源性还是内源性,第二个就是要根据它疾病的本身的一个机制,以及根据黏膜保护剂的一个机制,最后也要结合我们发生疾病的一个部位,来进行一个综合的用药。接下来想访谈您的第三个问题是,其实您也刚刚提到了我们有些疾病是需要存在多要连用,或者说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多种疾病的病例中,那么我们临床医生?也应该要重视联盟保护剂的临床应用。能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您认为我们黏膜保护剂的个体化治疗有哪些重要性?
李景南教授: 其实我们说每个病人他的得病都有他的个体化,就是我们同一个疾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他也有不同的表现,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我们说我们医生面临的是个体,每个病人的个体他都有独特的一个他自己的一个特点,所以我们在任何的疾病治疗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具备个体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好比说我们过去有人说我们对溃疡病的治疗,因为 PPI 的问世抑制胃酸,使我们溃疡病的治疗能得到很好的进展,但是起因只有抑制胃酸够不够。那我们说我们要达到一个高主张愈合,对于高张愈合就是我们说尽量不要形成一些疤痕组织来影响我们整个的胃肠道功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那我们说你抑制胃酸。同时可能要增加一些黏膜保护剂的情况。
李景南教授: 第二个我们说现在我们随着老龄化的社会,我们很多老年人,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骨关节病。所以很多患很多的老年人需要长期应用像阿司匹林像 inside 消炎药这一类的药物,而这类药物它损伤的是我们不仅是损伤胃黏膜,那我们现在发现它也损伤小肠黏膜。而有些情况下,这种药还有时候不能停,好,比如说你抗凝阿司匹林停掉,就它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就很麻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我们的黏膜保护的策略,那我们说好比说。对于有胃溃疡的病人,老年人叉匹林,那我们可能用 PPI,那它有些是低位因素,它没有溃疡病病史,这时候可能我们用黏膜保护剂就够了。
李景南教授 那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小肠黏膜损伤,其实小肠黏膜损伤是非常重要一个方面,但是我们现在针对小肠黏膜损伤的药物,我们还非常有限。我们说其实有些黏膜保护剂它确实尤其内源性的,它不仅从它的机制上来说,它肯定对小肠黏膜损伤有一定作用,但是我们在说明书上可能是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确实就需要在临床上做更多的研究。
李景南教授: 还有一些情况,有些青年人他可能是因为饮酒各种原因。引起的上腹部的烧灼感,它气血池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外源性经保护剂很快的给它缓解症状。因为它的黏膜有损伤,因为外源性保护剂?不能长期应用,可能过一段用上3、4天以后,我们可能要转换为内源性进行保护剂,让他来对黏膜的进一步的平常功能进行修复改善。我们说一定要根据个体化情况,我们选择不同的药物,或者是选择一些药物的联合应用。这一定我们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根据他的症状,尤其还要根据病人的年龄,包括他生活习惯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论坛报: 谢谢李教授的解析,李教授也谈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我们病人的实际情况。比如分析他到底是因为他一酸不够,还是由于他是因为长期使用这种双抗药物所引起的药物引起的胃肠道黏膜损伤以及李教授也提到,其实有些可能黏膜保护剂它只是局限于上消化道,但对于我们的小肠。而言,可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欠缺这一定的疗效,我们也需要在临床上进行更多的研究。接下来想请教您的第四个问题是上消化道黏膜损伤,作为一个常见的病理学改变。当前国内也像您刚刚提到的,对于他们的认知仍然存在黏膜保护剂的认知的机制不足,不一定像您刚刚说的那样,黏膜保护剂的应用这么合理,它有可能有些不规范的地方。那么您认为造成这些临床上认知的短板的原因会有哪些?
李景南教授: 其实这情况就是我们说现在就是我们说临床的认知的短板?现在关键是我们要一定要增加一些我们的学术活动,让大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说作为内科医生,尤其是说我们作为消化科医生来说,我们一定要把病理生理作为最主要的问题,不是说我们任何一个药。至于我们的冠军,包括我们生物治疗 ABD 的生物靶点生物制剂,我们就是说它调节免疫,我们就治疗了,其实在这里头我们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们对整个我们任何的疾病,如果你要真是从病理生理的改变来探讨,那肯定我们很多都要聚焦在我们的黏膜保护的机制上,那就是包括我们说现在我们的肠道黏膜,包括机械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这些说起来都在教科书上都有。但是我们在临床上可能我们只是关注到药物,但并没有说我们把应用的药物的治疗和它病理生理结合在一块,那我们说其实我们现在以炎症性肠病为例,那它其实就是一个损伤。那损伤的免疫屏障,那免疫屏障破坏以后,它其机械屏障也有损伤,包括我们现在肠道微生态益生菌这些,它是其生物屏障。那其实我们生物屏障以后,其实我们益生菌包括肠道菌群,它也对我们的免疫机械屏障有作用,所以我们说其实我们的黏膜保护的机制,它是立体防御机制。
李景南教授: 包括我们现在有时候很多我们情绪紧张,对黏膜屏障也有损伤,其实在这里头,我们经常在讲一个问题。我们就说过去我们认为功能性疾病包括心理,包括紧张焦虑,这种状态,影响脑长轴,然后出现相关的一些腹痛这种临床症状。但是在我们随着机制探讨以后,我们发现在重度焦虑,紧张状态下,其实它对整个黏膜屏障是有损伤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的糜烂,小的一些黏膜损伤,而这些黏膜损伤可能就会影响到我们很多的临床症状。在这种情况下,真正是功能性疾病。说我们各种原因导致了屏障功能破坏,出现相关的症状,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来探讨的。其实我们说临床认知,我们最最主要的,我们要随时更新我们的知识,随时更新我们一些相关的最新的进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全方位的来考虑我们这个疾病的病理生理的情况,所以我们才能对我们的屏障,包括我们改善它的屏障功能,所以我们如何来更好的使我们的屏障做得更好。其实我们说就一定要一个全面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论坛报: 李教授也非常中肯,一针见血的,谈到了我们临床上产生这些认知短板的主要原因,也对比了我们过去和现在可能对于疾病诊疗认知或者说疾病诊疗方面重点的一些区隔,那么其实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真正的发现临床认知诊疗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科学的医疗服务。对于提升消化道黏膜保护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水平,您建议未来我们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我也想请教您的,因为其实您在2021年我看您也牵头。就建立了一个专家共识的撰写,想问您未来有没有这方面的计划或者是准备,谢谢。
李景南教授: 其实说好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说了多,我们说我们一定要提高认知,我们一定要从临床的实践出发来全面的考虑很多问题。而在这里头,我们说第一方面突破我们确实需要开展更全面的覆盖面,更广的学术活动。包括我们这次调研,我们就想看看,针对我们消化科医生,甚至有些是全科医生。他对于我们很多疾病,包括溃疡病,包括炎性肠病,这对这些疾病里头黏膜损伤的情况是什么?由于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胃病的大国,所以我们这次的白皮书,其实我们聚焦在上消化道,因为上调道的损伤很多,包括我们也有很多的药物的治疗。所以我们大家就想知道我们针对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大家认知什么情况,只有根据我们这次调研,知道大家的认知情况,我们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我们制定如何提高大家认识如何来解决我们对黏膜屏障黏膜保护的这种概念的更新。
李景南教授: 第二个方面,我们突破,我们也需要对一些很多的药物不要提供在之前的一些情况。我刚才说了很多药物其实我们说不仅对胃黏膜损伤,其实对于我们现在的小肠甚至结肠黏膜损伤,我们真的没有什么很药物,但很多药物的机制上来说,确实它是有一定作用的。所以我们也希望开展黏膜保护剂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尤其有些内源性黏膜保护剂,它的全胃肠道防护的概念,需要临床数据的支持,由于我们的研究的数据,这样才能知道临床的用药。
李景南教授: 那第三个方面,其实刚才主持人也谈到,我们在2021年的时候做了一个胃肠道黏膜保护的专家共识意见这个共识意见是我们第一次。在做相关的共识。其实别的共识好做,包括我们说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病,包括 IBD,其实国内外都有很多的共识,但是真正聚焦在全胃肠道黏膜保护的专家共识。我们这是第一个。所以也是发挥了我们胃肠激素和黏膜保护学组的各位组员的大家的辛勤努力,才是我们第一个我们聚焦的黏膜保护的指共识问世,这个共识建议的问世也是从我对我们提升对黏膜保护的概念有很重要帮助,问世以来,也得到了我们广大的消化同仁的同道的关注和好评。
李景南教授: 我们说这方面进展非常多,我们第一次做的共识的时候,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想在近最近的一两年,我们也想把这个共识再进一步的更新。我们在编制共识的时候,有专家教授来就谈到,所以说我们第一步不可能很完美,那就算第二版。第三次第三版也不可能很完美,我们说一定都会有问题的,所以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共识,能不断地更新下去?一方面指导我们临床应用,另一方面我们也结合我们相关的不同的最新的进展,能随时给我们临床医生的一个指导。
论坛报: 李教授结合我们临床上切=切实的问题,以及结合了我们李教授对于未来我们临床研究方向的殷切期望,再次感谢李教授您参加的访谈,本次上消化道黏膜损伤认知调研现状,白皮书的访谈也就圆满结束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