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新指标尿液CK20辅助精准预测AKI向CKD进展风险 | 2025研究展播肾病学科

2025-03-24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新指标尿液CK20辅助精准预测AKI向CKD进展风险

发表期刊:《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IF(2023):10.3

通讯作者:侯凡凡

第一作者:欧阳涵、麻锐、杨小兵

主要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推荐理由


精准评估急性肾损伤(AKI)发生后向慢性肾脏病(CKD)进展风险是巨大的临床挑战。该示范性转化研究融合高通量RNA组学筛选技术和大规模病人队列内外部验证,首次证实了新尿液指标角蛋白20(CK20)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病人AKI向CKD进展风险强关联性,AKI确诊日的尿CK20水平预测AKI向CKD进展风险效能达82%, 优于其他已报道指标,为目前预测能力最强的新尿液生物标志物。不仅如此,增加尿CK20至现有临床预测模型后,预测效能进一步提高至90%,显著改善了AKI向CKD进展风险的分类准确度,为病人个体化风险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了一新无创性手段。


研究解读


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患者中,早期预测AKI向慢性肾脏病(CKD)转化的风险仍是临床实践中的主要挑战。尿CK20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能够反映急性肾小管损伤的严重程度。本研究旨在探讨尿CK20在早期识别AKI向CKD转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测试队列纳入了来自5个中心的279名ADHF合并AKI的患者,并选取了来自另一个中心的206名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研究检测了AKI患者诊断时的尿CK20水平,同时对比了其他7种尿生物标志物(NGAL、KIM-1、DKK-3、AGT、TIMP2*IGFBP7、MCP-1、EGF)的水平。主要临床结局为AKI后90天内发生AKI-CKD进展或全因死亡,次要临床结局为AKI发生90天后AKI-CKD进展。


研究结果显示:(1)在测试队列中,115例(41%)患者达到了主要终点。尿CK20浓度在AKI诊断当天达到峰值,并在AKI后14天内保持较高水平;(2)经多变量调整后,尿CK20水平处于最高三分位的患者,其发生主要临床结局和次要临床结局的风险分别是最低三分位患者的21倍和29倍;(3)AKI诊断时的尿CK20水平对主要临床结局和次要临床结局的预测能力显著优于其他7种生物标志物,其AUC分别为0.82(95% CI, 0.77-0.87)和0.81(95% CI, 0.75-0.87);(4)将尿CK20纳入临床风险模型后,显著提升了模型对AKI-CKD进展风险的预测能力,AUC达到0.90(95% CI, 0.85-0.94),并显著改善了风险再分层。此外,尿CK20的预测能力在外部验证集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尿CK20水平显著提高了ADHF合并AKI患者AKI向CKD转化的风险预测价值,为临床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提供了重要依据。


专家点评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合并AK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其病情复杂且预后较差,尤其是AKI向CKD转化的风险较高,给患者和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然而,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早期预测工具来识别高风险患者。本研究聚焦于尿CK20这一新型生物标志物,探讨其在ADHF合并AKI患者中预测AKI向CKD转化的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创新性。


首先,本研究设计严谨,采用了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了较大样本量的患者(测试队列279例,外部验证集206例),并对比了尿CK20与其他7种已知的尿生物标志物(如NGAL、KIM-1等)的预测能力。这种多中心、多标志物的对比研究设计,不仅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还为尿CK20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研究结果显示,尿CK20在AKI诊断当天即达到峰值,并在AKI后14天内保持较高水平,提示其能够早期反映肾小管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更重要的是,尿CK20水平与AKI-CKD进展风险显著相关。多变量分析表明,尿CK20水平处于最高三分位的患者,其发生主要临床结局(AKI后90天内AKI-CKD进展或全因死亡)和次要临床结局(AKI后90天AKI-CKD进展)的风险分别是最低三分位患者的21倍和29倍。这一结果不仅证实了尿CK20与AKI-CKD进展的强相关性,还表明其在风险分层中的潜在价值。


此外,尿CK20的预测能力显著优于其他7种生物标志物,其预测主要临床结局和次要临床结局的AUC分别为0.82和0.81,显示出较高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将尿CK20纳入临床风险模型后,模型的预测能力进一步提升(AUC=0.90),并显著改善了风险再分层。这一发现表明,尿CK20不仅可作为独立的预测指标,还能与现有临床模型结合,进一步提高风险预测的精准性。


本研究的另一个亮点是外部验证集的引入,进一步验证了尿CK20的预测能力,增强了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可靠性。这种内外结合的验证方法,为尿CK20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科学严谨的设计和深入的分析,证实了尿CK20在ADHF合并AKI患者中预测AKI-CKD进展的重要价值。尿CK20不仅能够早期反映肾小管损伤的严重程度,还能显著提高临床风险模型的预测能力,为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提供了新的工具。未来,尿CK20有望成为ADHF合并AKI患者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为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医疗负担提供新的思路。然而,尿CK20的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包括其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成本效益分析以及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结合应用等。期待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作者简介


侯凡凡 院士
通讯作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TWAS)、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多器官损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科主任,全球改善肾脏预后委员会(KDIGO)执行委员会委员,曾任国际肾脏病学会(ISN)理事兼东亚和北亚地区主席。她为我国肾脏病防治做出了卓越贡献。揭示了我国肾脏疾病的负担和危险因素;创新了肾脏病临床防治和风险预测策略;发现了肾纤维化发生发展新机制,为防治提供了新靶标。成果的推广应用改善了肾脏病预后,推动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成果在NEJM、JAMA、Lancet、Nat Med、JASN等医学顶级期刊发表一系列论著。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5项。


杨小兵 教授
第一作者 点评专家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现任南方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南方医院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多器官损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PI。主要研究方向为AKI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CKD进展风险预测、危重症性AKI早期干预等。以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I主持多项AKI、CKD多中心临床队列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研究领域面上项目2项,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项目、省临床研究创新项目等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ASN(3篇)、AJKD、CJASN、eBioMedicine、JCI insight等肾科领域权威期刊发表临床研究论文20余篇。


麻锐
第一作者

医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曾在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学习工作5年,现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参与多项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于J Am Soc Nephrol、JCI Insight等顶级期刊。


欧阳涵
第一作者

医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师从侯凡凡院士,曾在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医院)学习工作5年,现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肾损伤的基础与临床。参与多项重大课题,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J Am Soc Nephrol、JCI Insight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6篇,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苏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


团队介绍



侯凡凡你对tu.png

本团队是侯凡凡院士领导的肾脏病学研究团队,由多名从事肾脏疾病临床研究的杰出医生和科研人员组成,团队成员包括临床医学、统计学和病理学等多学科专家。研究方向主要聚焦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预防策略以及临床治疗策略,注重开发疾病风险预测方法和新药。研究成果发表在New Engl J Med、JAMA、Lancet、Nat Med等国际权威期刊,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33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为我国肾脏疾病防治事业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