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慢病管理·大师同行】郭涛、马娟教授:优化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策略,携手共创慢病管理新未来

2022-09-14作者:Medical Editor-G资讯
01
高考注意事项

资讯插图.jpg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号召,助力我国慢病管理事业发展,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启动“慢病管理 大师同行——大师说·慢病综合管理专家访谈”。项目聚焦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围绕疾病的诊断、治疗、随访等全程管理,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进行访谈,分享诊疗经验,探讨临床难点,以提升临床医生慢病管理能力,提升我国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获益。


本期邀请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郭涛教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马娟教授,介绍我国高血压管理现状。现整理采访精粹,以飨读者。



赵振宇.png


郭涛 教授

主任医师,硕/博士生导师

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获云岭名医称号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

云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主委

云南省医师协会心律失常分会主委

云南省心研所长

云南省心脑血管学科带头人

云南省起搏电生理学会主委/无创心功能学会主委

卫健委先心/冠心/心律失常介入医师培训基地负责人等职



何敏.png


马娟 教授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心内科主任、博士

昆明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云南省党代表

获“春城名医、昆明市突出贡献专家、健康春城,最美医者、云南省医疗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中国胸痛中心核查专家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基层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高血压防治与管理委员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健康促进委员会常委

云南省高血压达标中心联盟主任委员

云南女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委会主任委员

昆明医学会心脏康复分会主任委员

云南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医师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





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个体化制定降压方案


01

日常诊疗中,您接诊的高血压患者,单纯高血压患者居多,还是高血压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多,通常合并哪些疾病?


郭涛教授接诊患者中单纯高血压的患者占2/3以上,合并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占1/3。常见的高血压合并症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此外还会遇到合并高尿酸血症、心力衰竭、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蛋白尿、慢性肾损害、心律失常以及肥胖的患者。


马娟教授:住院患者高血压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占多数,而门诊患者单纯高血压的比例更高。通常合并的疾病有糖代谢异常,有的患者已经达到了二型糖尿病,而有的患者仅是空腹血糖受损或餐后血糖异常,此外还有合并慢性肾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经门诊筛查发现高血压的患者多是有家族史、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


02

日常诊疗中,您接诊的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其高血压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郭涛教授接诊的高血压患者以40岁以上的青壮年和60岁以后的老年人群居多。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多是在中年时未进行有效干预,将高血压拖延至老年阶段。高血压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例如交感神经兴奋、容量负荷过高或血管阻力增加等引发的高血压所表现的症状有所不同,有的患者会表现为单纯收缩压增高,有的会表现为在固定时段血压增高。


马娟教授以前接诊的高血压患者基本是以老年患者为主,而近两年由于接种疫苗监测血压发现中青年患者显著上升,说明流调数据偏保守,知晓率偏低。中青年患者的表现特征多以舒张压增高为主,并且合并多重危险因素,其中代谢异常的患者较多,如血糖、血脂、尿酸代谢异常。早期患者已经存在心、肾靶器官损害,如心室肥厚、心房增大、慢性肾病。通过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筛查发现,患者中食盐超标、腹围超标和吸烟的比例较高。


03

请您具体谈谈针对不同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


郭涛教授一般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但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在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将血压控制在130/85mmHg,远期事件发生风险更低。老年人群如果达标需要增加药物剂量或品种,可能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血压控制目标可以放宽至150/90 mmHg。对于合并有慢性肾病、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血压控制应更严格,可以控制到130/80mmHg。有证据证实,对这些患者降低血压的意义更重大,甚至可以令疾病进程和受损靶器官得到逆转。


马娟教授高血压的诊断目标值仍在不断探索,以往的标准是要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这一目标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致使很多患者没有真正的达标,我更赞同将目标值定为130/80mmHg。如果患者已经存在诸多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应该在合理的治疗时间窗内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0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建议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初始治疗您通常选择哪类药物?您认为ACEI类药物适合哪类患者?


郭涛教授:根据指南,五大类降压药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均可用于初始治疗。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像利尿剂一般多用于联合用药,而β受体阻滞剂多用于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青壮年患者。ACEI类药物适合各类高血压症状,更是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其他药物降压效果不好时的首选用药。


马娟教授:指南推荐的五大类降压药都能够作为初始治疗选择,但针对目前的高血压疾病的管理现状,我认为大部分患者应该考虑是否应用起始联合治疗。在联合用药方案中,首选A+C方案(ACEI/ARB类+CCB类),或A+D(ACEI/ARB类+利尿剂)方案。此外,还需针对不同的合并症选择最佳的药物组合,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的多个慢病进展。


0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相较于短效降压药物,您认为长效降压药物的优势有哪些?


郭涛教授:长效降压药的半衰期可超过12小时,有效浓度维持时间长,例如培哚普利每天服用一次,降压平稳。对于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可以通过剂型改造,制成缓释制剂,将血药浓度保持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也可以实现长效降压。


马娟教授:血压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长效降压具有显著优势。第一,患者一天服用一次即可实现平稳降压;第二,每日一次服药简便,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第三,不良反应少,能够被大多数患者接受并坚持服药;第四,可以减少晨峰血压发生。


06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风险显著增加,而降压治疗获益也十分明确。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体风险。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郭涛教授: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一是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不高,表现为脉压差大,给降压治疗带来困扰。二是老年患者易产生血压波动,如因体位变动导致血压波动而晕倒,而带来伤残甚至死亡的风险,因此老年人的降压用药尤其强调平稳降压。三是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多伴有其他疾病,如伴有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制定用药方案时要关注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必需要强调个体化精准用药。


马娟教授: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是收缩压更高,而舒张还在正常水平,脉压差比较大;合并其他疾病的概率高,通常多病共存,为治疗带来难度;相比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老年患者多数已经存在靶器官损害,如卒中、心衰等,致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退,跌倒风险增加。


07

对于老年患者,您优先考虑何种降压药物?ACEI相较于其他类药物的优势有哪些?


郭涛教授:老年患者的降压药首选ACEI类缓释剂,以及长效的钙拮抗剂和利尿剂,如果使用安全剂量血压仍不能有效控制,可以考虑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等。ACEI类药物减少心肾功能损害的效果明确,但如果患者服用后咳嗽厉害,可以更换ARB类药物。


马娟教授:针对老年高血压往往是多病共存或合并靶器官受损的特点,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及时选择联合方案治疗,使得患者能够在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血压达标。ACEI在联合用药治疗时优势突出,当患者合并慢性肾病、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疾病可优先考虑ACEI类药物。


08

您在选择具体ACEI类药物时,主要会考虑哪些因素?


郭涛教授:首先要观察患者是否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例如干咳等,如果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则需要更换治疗方案。第二,要关注药物应用的剂量,以达到降压目标和靶器官保护作用,对于部分患者,提高剂量也不能达到满意效果,需要考虑联合其他机制的降压药。第三,ACEI类作为多靶点、多效应的降压药,要观察其在降压的同时,患者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终点事件是否得到有效的管控,以便及时调治疗方案。


马娟教授:首先会根据药物在治疗中的优势,选择最合适的人群。对于联合用药的患者,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ACEI类药物都会放在联合用药的首选,然后再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选择跟联合治疗的药物。


09

培哚普利具有半衰期长,保护心血管等特点,您在日常诊疗中使用培哚普利的临床感受如何?


郭涛教授:若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首先要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血压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此外,在药物选择上需要充分考虑患者治疗的便捷性,优化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的选择。复方药物含有固定剂量的多种有效成分,已被证实相较于单药能够提高治疗的达标率,同时靶器官的保护作用也更突出,在临床中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对于临床中难治的高血压患者,我会使用培哚普利叔丁胺片进行治疗。


马娟教授:培哚普利的降压效果非常突出,无论是收缩还是舒张压都能够显著降低。第二个优势就是培哚普利作为长效制剂,能够有效覆盖一整天的血压控制。第三点则是培哚普利对靶器官的改善十分显著,对心功能和肾功能的改善证据明确,在合并卒中、冠心病、慢性肾病等并发症的患者中,培哚普利具有明显优势。


10

您认为原研药品与仿制药品的用户群体有不同吗?您认为原研药品更适合哪类患者?什么样的患者不适合更换药品?


郭涛教授:仿制药在杂质含量、制造工艺、质量管控等方面较原研药还是存在差别,但通过国家一致性认证的仿制药也是可考虑的用药选择。对经济条件不好或者病情不太严重的患者,我们会建议用仿制药,如果达不到效果,再考虑使用原研药。对于那些在应用原研药取得满意疗效的患者,需参考当地医保政策和患者意愿进行选择。对于高危患者及使用仿制药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不适合更换药品。


马娟教授:高血压治疗的目的在于实现血压达标,所以对于已经在服用原研药的患者,若血压能够达标,并且不存在明显不良反应,我都鼓励患者尽量去坚持服用原研药,但最终还是要尽量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





多方携手共同参与,

推进基层慢病医防融合


01

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反映高血压防治状况的重要评价指标。有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 6%,45. 8%和16. 8%,您认为控制率较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善?


郭涛教授:控制率低的原因在于一部分人群的高血压往往经过多年发展,血管已经重构,肾小球也可能存在部分硬化,提高了治疗的困难度。其次,部分患者的并发症较多,在血压管理的同时还要治疗其他的疾病,有可能导致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此外,还有部分患者可能因经济条件等问题,无法规律用药,导致依从性降低而影响治疗效果。

要改善这一状况,首先医保应加大对高发人群的政策倾斜,加大支持力度。再有要加强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三是医务工作者要更耐心、更细致地为患者进行血压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马娟教授:目前,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低的源头在于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低,所以知晓率的提升是提高控制率第一步。鼓励人们把测量血压作为日常的健康管理行为,对高血压的筛查率增加,大众的关注度就会增加。知晓率升高能够带来就诊人群的增加,作为医生就有机会接触患者,有机会针对他们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给出建议。医生要珍惜每一次与患者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地在第一次的接诊中充分评估患者的风险,给出最为合理的降压方案。降压的方案要尽可能的简化,对于基层医院而言,复方制剂是很好的治疗选择,避免因为搭配不合理而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最后,政府要加大投入,利用媒体来向患者普及规律、按时服药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0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指出要以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健康服务为突破口推进基层慢病医防融合。对此,我们还需要哪些努力?


郭涛教授:慢病管理提倡“五高共管”,对糖代谢紊乱、血压异常、血脂异常、抽烟和体重超标等危险因素进行联合干预。因此需要整合医疗服务,将心脑血管疾病的慢病管理作为一个专业方向去发展。在这一需求下,要求医生要一专多能,使患者的血压和其他危险因素得到联合管控,令患者的获益最大化。


马娟教授:①提倡把测量血压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去推广,让更多的家庭知晓测量血压的重要性。②建设高血压达标中心,带动基层医院共同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施行“预防-治疗-随访”的管理模式,使疑难危重的高血压治疗方案也能够下沉到基层。③增加基层医生培训,使其能够掌握高血压的筛查、治疗和随访的先进方法,更好地服务患者。


审批编号:ACMKT202209070031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