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记住这种焦痂,就记住了这种疾病

2021-11-27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13.jpg

图中患者,因为发热、皮疹伴瘙痒1周来就诊。患者发病前2周曾去市区郊外河边垂钓,1周后自觉全身乏力,牙龈肿痛,午后发热,体温38.8℃,且全身开始出现红色风团、斑丘疹,自觉瘙痒。查体发现图中焦痂,且恙虫病抗体检测阳性,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恙虫病。



什么是恙虫病?


恙虫病(scrub typhus)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恙螨传染立克次体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原称恙虫病立克次体)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斑疹伤寒样疾病。恙虫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恙虫病病原体贮存宿主为鼠类,传播媒介恙螨幼虫。恙虫病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发热、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病例可致死亡。


恙虫病在我国主要呈现散发流行,暴发流行的报道亦不少见。恙虫病流行趋势呈现疫区急剧扩大,发病率急剧上升,发病人群以农民和有野外工作史的人群为主。出现焦痂是确诊恙虫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在不同的流行地区, 恙虫病患者焦痂发生率从7% ~ 97%不等。焦痂经常位于腹股沟、腋窝、胸部、下背部和臀部。恙虫叮咬处往往先出现红色、无痛的小皮疹,皮疹逐渐形成水泡,一周左右后会自行破溃,出现坏死、出血,并形成形态相对较圆的深黑色焦痂,而一般斑疹、丘疹或咬痕往往呈淡粉色且不会自行破溃,这也是恙虫病焦痂与其他类似表皮症状的主要区别。


诊断

(1)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尤其发病前3周内有无恙虫病流行地区野外作业史或旅行史, 特别是体表有无特征性的焦痂、溃疡;

 (2)进行实验室的相关检查: ①恙虫病东方体抗体:从患者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感染后产生的抗体,是传染病确诊的有效方法。通过检测恙虫病东方体IgM,对确定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可进行该项检查;②外斐反应检查: 单份血清对变形杆菌OXK凝集1 ∶160以上或双份血清滴度呈4倍增高者有诊断意义;③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恙虫病特异性抗体;

 (3) 用定量PCR 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恙虫病东方体的特异性核酸序列作为血清学检测的补充;

 (4) 同时进行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如疟疾、伤寒、皮肤型利什曼病、钩端螺旋体、出血热病等。


治疗

可选用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阿奇霉素和氯霉素等。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孕妇或儿童恙虫病患者可使用阿奇霉素或氯霉素进行治疗。


预防


(一) 控制传染源主要是灭鼠。应采取综合措施,用各种捕鼠器与药物灭鼠相结合。

(二)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是避免恙螨幼虫叮咬。不要在草地上坐卧,在野外工作活动时,必须扎紧衣袖口和裤脚口,并可涂上防虫剂,如邻苯二甲酸二苯酯或苯甲酸苄酯等。此外,应改善环境卫生,除杂草,消除恙螨滋生地,或在丛林草地喷洒杀虫剂消灭恙螨。

(三)保护易感人群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有效疫苗,所以,大家在亲近自然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供稿 / 史陆宸

审核 /胡南南 刘源

本文转载自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