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相关内容回顾↓
由于萎缩性胃炎具有癌变风险,对其进行有计划的胃镜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降低病死率。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显示,定期胃镜监测组的胃癌检出率为8.4%,其中65%为OLGA或OLGIM Ⅰ、Ⅱ期,而未实施胃镜监测组的胃癌检出率仅1.3%,大部分为OLGA和OLGIM Ⅲ、Ⅳ期(77%),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10%。有关胃癌分期与胃镜检查间隔时间关系的研究显示,与间隔1年进行胃镜检查相比,间隔2、3年并不增加进展期胃癌的比例,但间隔4年以上则进展期胃癌的风险明显增加;如果有胃癌家族史,3年胃镜监测间期的胃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提示每3年进行1次胃镜监测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有胃癌家族史者应缩短至每1~2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胃癌发病率不同、医疗资源不均衡,对萎缩性胃炎等胃癌前病变胃镜监测的指南或共识推荐意见不尽相同,但均建议按照胃癌发生风险分层采取不同的胃镜监测策略:局限于胃窦的萎缩具有较低的胃癌发生风险,可不必进行胃镜监测,或延长胃镜监测间期;而胃体甚至全胃萎缩的癌变风险增加,应在3年的胃镜监测间期内视风险高低对患者进一步分层,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定期监测策略,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者,胃镜监测间期更应缩短至1~2年。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胃癌高发病率国家,据估算,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20%,胃镜监测策略应更为积极。在综合2019年欧洲胃癌前疾病和胃癌前病变管理指南、美国胃肠病学会的萎缩性胃炎诊断与管理专家意见等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2022版胃炎指南推荐意见4-6指出,经内镜和病理诊断为局限于胃窦的轻度萎缩性胃炎不一定需要定期进行内镜随访;涉及胃体的萎缩性胃炎,每1~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当伴随其他胃癌危险因素时,则需更密切地进行内镜随访。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局限在胃窦的轻度或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有轻度肠上皮化生时,可酌情进行内镜随访。《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则建议轻度、中度、局限于胃窦的萎缩可每3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而对于累及全胃的重度萎缩(OLGA或OLGIM Ⅲ、Ⅳ期)则每1~2年进行1次高清胃镜检查。对于肠上皮化生的内镜监测策略取决于胃黏膜萎缩的严重程度,伴有肠上皮化生的轻、中度萎缩性胃炎可每2~3年复查1次胃镜。
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胃癌、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0.27%/人年、0.68%/人年,高于普通人群,因此,需要密切随访。我国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发病率较低,缺乏随访研究的资料,结合欧洲指南,2022版胃炎指南推荐意见4-7建议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至少每3年进行1次内镜随访检查。
内容节选自《〈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上海)〉解读: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评估和监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