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荧光实时导航技术“加持”,8个月的“小小抗癌斗士”迎新生

2024-06-0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点击图片获取独家“鼓楼心法”

pc.png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小儿外科主任 邓小耿 教授

通讯员:黄睿、伍耀豪




即将度过来到世界后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小敏(化名)迎来充满希望的新生活。4个月前,不到半岁的小敏肝脏竟然长了一个接近成年人2个拳头大小的恶性肿瘤。经过术前新辅助化疗,肿瘤缩小后的小敏迎来了的手术机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小儿外科主任邓小耿教授团队利用荧光实时导航技术为她开展腹腔镜下肝脏恶性肿瘤切除手术,精准切除肿瘤,手术效果良好。据悉,此例手术的成功开展,团队也创下世界年龄最小、体重最低的荧光腹腔镜婴儿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纪录。





占据“半个肚子”,4月龄婴儿肝脏长出巨大肿瘤


4个月前,小敏妈妈给小敏洗澡时,突然发现她的肚子比同龄婴儿要大了许多,并伴有吐奶现象,于是到当地医院进行彩超检查。让妈妈惊讶的是,彼时只有4个月大的小敏肝脏居然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这让小敏一家顿时陷入了绝望。


辗转于上海、广州等多家医院后,小敏家长慕名找到了邓小耿教授。结合小敏年龄、病史和彩超结果,邓小耿教授判断小敏肝脏的肿瘤为肝母细胞瘤,即刻安排小敏入院进行详细检查。腹部CT显示,小敏右半肝的肿瘤巨大,约120mm×116mm×108mm,差不多成年人两个拳头的大小。更加凶险的是,肿瘤几乎占据了小敏肚子一半的空间,肠管、右侧肾脏及重要大血管等都被挤压到了一边,小敏肝脏重要的血管(门静脉主干及右支)也被肿瘤侵犯。检查结果显示,小敏的甲胎蛋白数值>121000ng/ml,已远远超出正常值(<183.76ng/ml)。


“虽然小敏肝脏肿瘤巨大,但经过规范的化疗和手术治疗,还是有望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经过邓小耿教授的一番耐心讲解,小敏父母又重燃希望,并表示将全力配合医院治疗。


初诊时,CT显示小敏右半肝存在巨大肿瘤




荧光导航助力,微创术为婴儿精准“拆弹”


小敏肝脏肿瘤巨大,如果不及时治疗,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肿瘤破裂,危及生命。此外,肝脏的恶性肿瘤随时都会发生全身转移,一旦发生转移,预后也可能“大打折扣”。


针对这样的情况,邓小耿教授及其团队为小敏制定了“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化疗”的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案。5个疗程的术前化疗效果非常好,成功将小敏的肝脏肿瘤缩小至61mm×51mm×69mm,但右半肝的重要血管及胆管仍然受肿瘤侵犯。能否完整切除肝脏肿瘤,将决定着小敏的整个治疗效果。这就要求医生必须精准切除肿瘤,不能有任何一点残留。


经过术前多学科讨论,邓小耿教授及其团队决定为体重仅7公斤的小敏实施实时荧光导航下的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手术前48小时,医生为小敏注射荧光导航剂——吲哚菁绿,术中利用近红外显像技术,在荧光腹腔镜下,肝脏肿瘤显示出绿色荧光,肿瘤与肝脏正常组织的边界清晰可见。在可视化荧光导航技术的加持下,小敏肝脏的恶性肿瘤被完整切除,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小敏在术后第3天就开始进食,术后一周甲胎蛋白已降至201ng/ml,术后第8天就开始接受进一步的化疗。目前已康复出院,定期返院化疗。


化疗后,术前CT显示肝母细胞瘤瘤体缩小


术中绿色荧光实时可视化定位肿瘤


术后1周复查CT并未发现肿瘤残留征象




创下世界纪录,年龄最小、体重最低的荧光腹腔镜婴儿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


邓小耿教授介绍,肝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加上患儿不会诉说等原因,临床上不少病例初诊时肿瘤已经非常大,因而难以手术切除。“所幸肝母细胞瘤属于胚胎源性肿瘤,多对化疗比较敏感。经过3~5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可明显缩小,从而让患者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


如何精准、微创并完整地切除肿瘤仍然是肝母细胞瘤综合治疗模式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由于患儿年龄小、体重低、腹腔空间狭小,而肝脏肿瘤巨大,并侵犯了重要的血管,所以手术风险极高,甚至发生致命性大出血,因而对主刀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荧光腹腔镜技术可实时定位肿瘤,帮助外科医生术中实时判断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边界,真正实现了术中肿瘤病灶实时可视化,让肿瘤“无处遁形”,这相当于为外科医生提供一把精准微创切除肿瘤的武器。


邓小耿教授介绍,早在2019年,该团队就已成功实施了全国首例荧光腹腔镜婴儿肝母细胞瘤切除术。近年来,在荧光腹腔镜婴幼儿肝母细胞瘤切除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相关论文已在Cancers、World J of Surgoncology等杂志发表。此次手术与以往的不同点在于,小敏年龄更小,体重更低,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技术难度更大,对于此年龄段和体重的患儿采用这种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邓小耿教授表示,荧光腹腔镜技术是一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技术。在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引导下,术者能清楚地分辨肿瘤组织、转移病灶和健康肝组织。在荧光腹腔镜下进行解剖性肝切除,根据肝脏血管、胆管的解剖结构切除肿瘤,可有效避免术中大出血及术后胆瘘等并发症的发生。在精准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肝脏组织,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让患儿术后能更早接受规范性化疗。




邓小耿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外科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小儿微创外科协会会员。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及1项广州市民生科技重大专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获得“中国好医生”、“羊城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从事小儿外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对小儿各种先天性消化系畸形、泌尿系畸形和恶性实体肿瘤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和先天性肾积水、隐睾等小儿消化系、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的微创手术以及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胸腔纵隔肿瘤和畸胎瘤等儿童良、恶性实体肿瘤的精准外科治疗,对儿童血液病脾肿大、血管瘤、疝、隐匿型阴茎和尿道下裂等亦具有丰富的经验。其中,腹腔镜脾切除或脾部分切除术、荧光腹腔镜肝母细胞瘤精准切除术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