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科技导航下的一体化肺癌诊疗——浙江省胸外科肺癌联盟暨浙江省肺部肿瘤诊治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启动会

2019-12-05作者:Aurora资讯
肺癌浙江省胸外科肺癌联盟

1.png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支修益教授,浙江省卫计委前副主任、浙江省基层卫生协会会长王国敬先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沈晔副院长,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毛伟敏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影像科主任张国桢教授,京津冀肺癌联盟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主任杨跃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主任刘俊峰教授,苏州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马海涛教授,江西省人民医院柳阳春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美青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郑炜教授以及全省各地胸外科专家同道。

2.png

       本次大会由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屠政良教授主持。

3.pn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沈晔副院长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问候,他表示“健康中国”是中国梦的一部分,更是医学人的光荣使命。值此浙江省胸外科肺癌联盟成立之际,“六会”同开既是一次学术交流盛会,亦是我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又一次扬帆远航的具体体现,期待浙江省肺癌联盟的成立能够实现造福一方百姓,打造区域一体化的精准肺癌诊治体系的总体目标。

4.png

       浙江省基层卫生协会王国敬会长对浙江省胸外科肺癌联盟的成立表示热烈地祝贺,并介绍随着疾病谱的不断变化,肺癌已成为令百姓闻之色变的“杀手”,新时代的胸外科人应响应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号召,做好慢性病防治、重大疑难杂症救治等工作,重视对全科医生、基层医生的科普教育及宣传,发挥好“传送带”“排头兵”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落实好大卫生、大健康战略。

5.png

       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对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指导下的加强肺癌宣传、规范肺癌诊疗教育、开展肺癌早知早筛工作进行了总结,强调了浙江省为代表的各地胸外科肺癌联盟成立的重要性、迫切性、优越性,并表示我国胸外科医生应团结各方面,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利用新兴技术和手段,进一步提高精准医疗在胸外科肺癌诊疗中的应用水平,推动肺癌诊疗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建立大数据库,发表具有中国特色的肺癌诊治专家共识,促进“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要”大健康计划圆满落地。

6.png

       CLCU浙江省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主任胡坚教授对领导的大力支持、专家的鼎力相助致以诚挚的感谢,胡教授表示浙江省胸外科肺癌联盟的成立,意味着将秉承着大家的期许,继续在已有的基础和条件下,将肺癌防控、早诊早治及全程管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推动我国胸外科肺癌工作新的更大发展。

7.png

       大会首先启动了浙江省胸外科肺癌联盟成立仪式,隆重的仪式过后,《人工智能平台下肺结节的三维可视化定位与手术规划专家共识》在各专家学者的翘首以盼中得以发布。为庆祝 CLCU浙江省胸外科肺癌联盟成立,胸外领域学术带头人、学科骨干们进行了合影留念。

8.png

9.png

10.png

11.png

       本次大会形式多元,干货满满,以主旨演讲与主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肺癌早诊和精准治疗理念巧妙运用至临床实践中,在肺癌传统诊疗技术和现代诊疗新技术新进展之间寻求多学科协作和创新突破,为各位胸外科专家同道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首先,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海涛教授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生物分子标志物在胸部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胸部肿瘤诊断的新动向、新技术、新方向,并建议尽快建立分子病理科和基因检测平台,并将分子病理诊断和基因检测作为制定肺癌治疗方案的重要环节,推进肺癌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

12.png

       紧接着,有“东方神眼”美誉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张国桢教授进行了《人工智能三维全量化技术下-早期微小肺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的学术分享,带领与会成员认识和学习了早期微小肺癌的最新影像进展,并详细指出了临床工作中微小肺癌的诊断难点和鉴别要点。同时张教授指出,目前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已经在肺癌发现、诊断及随访工作中,在减轻医师的工作负担、降低漏诊风险及多因素综合的预测判断等方面逐步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优越性,但需要规范标注的数据进行提升和评价,需要结合临床需求研发多任务模式的人工智能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辅助医师诊疗的最终目标。

13.png

       最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跃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赵百亲教授分别针对《GFR突变NSCLC胸外科全程管理策略》 《ctDNA(液体活检)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与思考》进行了鞭辟入里的专题演讲,分享并研讨了NSCLC全程管理国际最新前沿进展,如何把握未来治疗发展方向,建立科学规范的诊疗策略,进一步利用以“液体活检”为代表的新技术贯彻精准医疗理念,助力肺癌诊疗。

14.png

15.png

       在主题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以“肺癌早筛模式及临床路径”、“智能化一站式一体化肺结节诊疗模式探索及范例”、“NSCLC胸外科全程管理策略”为主题同其他讨论嘉宾进行切磋琢磨。现场讨论热烈,气氛融洽,前沿学术观点、学科进展与精准技术交织激荡,会场内不时爆发热烈的掌声。

16.png

供稿 | 曾里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 | 刘婷(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