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血液净化 | 临床名家谈 渐进式腹膜透析——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值得临床重视和运用

2023-06-02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作者:东部战区总医院 国家肾脏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全军肾脏病研究所 俞雨生


关键词


渐进式腹膜透析 终末期肾病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长期以来腹膜透析(PD)一直借鉴血液透析的治疗理念及相对适应证运用于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腹膜充当透析器作用,透析液灌入腹腔(2000mL,1/4~6h,一天四次)经过腹膜滤过发挥其排毒功能,血清肌酐>720 μmol/L左右作为透析治疗的主要适应证。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PD过程中,无论氮质产物清除、体内容量平衡及保持酸碱平衡,以及钙磷代谢稳定的维持方面残余肾功能(RKF)所承担的作用明显超过腹膜,是决定PD效能、患者生存质量及存活率的核心因素;导致患者最终掉队或死亡的直接原因不是居高不下的氮质血症,而是高容量负荷、顽固性高血压所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为此,PD患者如何保护RKF,充分发挥RKF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问题。


渐进式PD理念的由来


2009年,有学者提出渐进式腹膜透析(IPD)概念,最初定义为在考虑RKF的情况下,每天实施<4次的透析交换,并随着RKF的减少,通过达到美国肾脏病基金会-美国肾脏病与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NKF-KDOQI)和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2006《指南》所建议的每周最低kt/V目标1.7,在确保不低于透析充分可接受的最低标准内,以逐步增加透析剂量的形式补偿RKF丧失所留下的空间。这种治疗模式的最初目的是减少透析费用及为一部分有RKF的患者能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而设计。


但是,随着IPD研究的深入,PD和ESRD患者的RKF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协作、互为因果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IPD在改善氮质血症、纠正酸碱失衡、钙磷等电解质紊乱及维持容量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ESRD患者经IPD干预后绝大多数自我感觉良好,酸中毒及贫血状态快速纠正,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大为提升。与此同时,这些患者RKF的工作负荷也得到减轻,其下降的速率得到缓解,从某种程度上又进一步提升PD的治疗效能。研究显示IPD与传统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在RKF下降速率相比,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为0.13 mL/(min×1.73m2vs 0.74mL/(min×1.73m2)(P<0.001)。还有研究发现,PD患者存在RKF时,其合并微炎症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普遍较高,透析费用也低。而且IPD模式更易被对血液透析治疗有顾虑的ESRD患者所接受。目前,IPD这种新型的PD模式也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及推荐。

 

IPD的合理运用


IPD开始时机及适应人群  关于PD时机的把握一直存在争论,焦点是早期透析[定义为eGFR 10~14mL/(min×1.73m2)]是否能对PD患者的生存率带来获益。尽管最新的透析指南(2015年)强调透析时机不能单纯参考eGFR值,关键要以ESRD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及生活质量等作为实施透析的核心原则。IPD是完全不同于所谓的早期透析,IPD不是早早地以PD取代RKF发挥其治疗效能,而是利用PD减轻RKF的工作负荷,改善或纠正人体内环境紊乱(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容量负荷过重),有助于增加热量及蛋白质摄入这些治疗优势,延缓肾功能不全患者RKF下降的速度,以达到提高ESRD患者生活品质的目的。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BMJ》的一项队列研究证明以eGFR 15~16 mL/(min×1.73m2)作为透析指征,与eGFR为6~7 mL/(min×1.73m2)才开始透析相比,5年死亡的绝对风险降低5.1%。 前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3.3%。该研究认为,早透析不仅有利于改善ESRD患者的生存质量,还有助于降低整体死亡率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另外,IPD操作流程也与经典PD不同,前者根据RKF状态精准计算透析液剂量,随RKF变化逐渐递增(减)透析剂量及PD处方,而不是一开始就开足马力满负荷地实施CAPD。所以,为充分发挥IPD的治疗特点,IPD开始时机不宜太晚,建议在eGFR 10~14mL/(min×1.73m2)时依情况开始,开始较晚则会因为RKF丧失过多而达不到治疗目的。对于ESRD合并顽固性高血钾、慢性肾损伤基础上合并急性肾损伤、伴有代谢并发症(酸中毒、营养不良)及白天需要工作的患者还可以将IPD开始时间进一步放宽。


IPD应注意的临床问题


精准制定个体化透析方案  IPD的核心是围绕RKF状态制定精准的透析处方,故治疗前需要评估患者的RKF,其次要参考患者的体表面积、机体代谢及营养状况。笔者研究发现,若以腹透剂量(PDV)/单位体表面积(BSA)来估算透析液需求剂量,要较常规的透析方式更加精准及有临床意义。通过对414余例患者共1 650例次的随访数据中分析发现,eGFR、PV/BSA与透析效能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通过计算彼此间Pearson相关系数得出以下PDV计算公式:PDV(L/d)=(4.28-0.12×eGFR)×BSA。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个体化透析的患者尿量及eGFR可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据我们对130例患者平均透析12.7个月的随访观察,研究对象的尿量下降的速率为:尿量(ml/d) = 1343.9 – 24.8 ×透析月;而eGFR下降速率为:GFR mL/(min×1.73m2)= 5.12–0.13×透析月,明显低于其它文献报道。与此同时也带来PD患者血压稳定、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等多方面的获益。如何合理选择PD模式尚无统一认识及规范。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工作体会,以下患者适合选择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模式:(1)尿量较多;(2)糖尿病肾病;(3)合并心肌病变或心影较大;(4)血压控制不良;(5)透析液超滤量少伴严重水肿。


疗效评判方法  不应以血尿素氮、血清肌酐的变化作为判断透析是否充分的主要核心标准。除肌酐清除率(CCr)、尿酸不纯洁了容积比(kt/V urea)/蛋白质分解率(PCR)等反应蛋白质代谢的指标外,更要密切观察以下反映患者体内容量负荷指标的变化:(1)理想体重:即体内容量负荷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时的体重。也就是患者血压正常、心脏大小正常并且没有水肿状态时的体重。当PD患者的体重超过理想体重时,提示体内容量开始增加,需严格关注容量及盐的摄入量。若体重未达标准,可以适当放宽盐及液体的入量;(2)尿量:尿量是反映体内容量负荷最直接的指标,如果透析之后尿量进行性上升,说明体内容量负荷不会太高,如果透析以后尿量进行性减少,伴有体重增加,就说明体内容量负荷已经增高;(3)血压:是容量增高的直接后果。若血压控制不稳定且呈持续上升趋势,往往提示RKF将很快下降或丧失,此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也同时增加;(4)其他:现在还有一些生物学技术(如生物阻抗分析法)能够准确地反映体内的容量状态。


小结:IPD是PD一种创新治疗形式。它充分发挥了RKF在PD过程中的作用,不仅可以延缓RKF的下降速率,早期实施还有助于减少PD心脑血管事件,提升ESRD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


来源:东部战区总医院供稿,摘自《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