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63岁。ECOG 0分。腹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天就诊。
病史情况
现病史:患者于2018-10-18出现腹痛,右下腹部为主,同时伴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无恶心,呕吐,就诊我院急诊,立位腹部平片提示气液平,腹部CT提示结肠近肝曲异常改变,结肠肿物合并肠套叠,肝脏多发低密度灶,考虑肝转移瘤。2018-10-24-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术+结肠肿物姑息切除术。
既往史:健康。
个人史及过敏史:无特殊。
家族史:其母患有乙肝,父死于胃癌,兄妹三人,其弟患乙肝10年,淋巴瘤治愈6年。
辅助检查
2018-10-24术后病理提示升结肠隆起型黏液腺癌,肿瘤大小为4.5 cm×3.5 cm×1.5 cm,癌组织侵及浆膜,未侵及回盲瓣,可见脉管内癌栓,未见明确神经侵犯。回肠切缘、结肠切缘及环周切缘均未见癌。阑尾未见癌,呈慢性炎改变,肠周淋巴结可见转移性癌(5/14),另见癌结节2枚。
免疫组化:TS(++),Topo IIa(+约40%~50%),GST-π(局灶弱+),MLH1(+),MSH2(+),MSH6(+),PMS2(+),nm23(+++),ERCC-1(弱+),Tubulin-β(++),Ki67(+>90%),P53(++),CerbB-2(++)、FISH未见扩增。
分子病理:BRAF-V600E突变;K-ras、N-ras、PIK3CA未见突变。
影像学检查:
图 2018-10-18腹部CT示,结肠近肝曲肠壁环形增厚,肠腔狭窄,浆膜面毛糙,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病变近端肠管及部分系膜血管进入远端肠腔内,病变周围可见淋巴结影,最大短径7.9 mm,肝内散在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低密度影,最大直径1.1 cm,增强扫描病变呈边缘晕状强化,肝门区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影,最大短径1.4 cm,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诊断
1.升结肠癌发生肠套叠,原发灶切除术后 评估为pT3N2aM1 IV期
2.肝多发转移
治疗经过
患者一线行贝伐珠单抗+FOLFOXIRI×4周期,评效SD。随后TACE +贝伐珠单抗+FOLFOXIRI方案,评效PD。不良反应情况如下表。
应用瑞戈非尼 120 mg/d,1周期后因不良反应调整为80 mg/d。2、4、6、9、10周期治疗后评效为SD。
影像检查可见,肝门区淋巴结较前增大部分融合:大小约4.3 cm×3.4 cm,增强后可见低强化,包绕部分门静脉主干及肝总动脉,左肾上腺新见一软组织密度结节,大小2.9 cm×2.4 cm,CT值31HU,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如下图示。
该患者为BRAF突变右半肠癌,已发生肝转移,并发肠梗阻。予原发灶切除后,行三药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获得4.5个月PFS;疾病进展后,应用瑞戈非尼获得13个月PFS。目前,患者仍存在肝门区淋巴结转移,左肾上腺转移。
通过此患者诊治经过,引发我们思考,在结肠癌患者常规三药+靶向治疗进展后,治疗方案应如何选择?小分子TKI在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前移,可为患者带来哪些获益?
专家点评:
晚期结肠癌一线三药治疗方案在晚期结肠癌显示了更高的有效率(Tribes trial,Triber 2 trial),无论是PFS,还是总的生存均优于两药化疗,因此对于一般状况好,年龄小于60岁的病人,且恶性程度更高右半结肠癌,有k-ras/N-ras突变和BRAF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是较好选择,尤其是对处于临界可切除的结直肠癌,需进行转化创造条件进行手术根治的患者。
本例患者由于存在上述部分不良预后因素,采用了更积极的贝伐珠单抗+FOLFOXIRI,但4周期化疗只取得了SD,且8周期后出现PD,疗效欠佳,PFS1仅4.5个月,因此后线治疗再选择化疗可能很难再取得好的疗效。该患者还具有k-ras/N-ras野生型和BRAF V-600E突变,依据NCCN指南,可以选择Encorafinib联合cetuximab或panitumumab,但Encorafinib价格昂贵,且目前未在中国上市,因此将多靶点小分子TKI的三线药物瑞戈非尼提前至二线使用就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该患者选择瑞戈非尼二线治疗,尽管有效率并不高,但肝内外病灶一直处于稳定状态,PFS2达13个月,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
因此,对于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失败患者,将小分子TKI治疗前移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案。当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但该患者免疫组化显示为p-MMR,不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适应证,然而,基于REGNIVO试验,该患者如果二线将瑞戈非尼与nivolumab联合使用是否能取得更佳的疗效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文由王潍博教授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