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获批牵头筹建国家血液内科专业质控中心

2023-11-16作者:论坛报前沿资讯
原创

本报讯
图片
经过初选、终选等环节,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获批牵头筹建国家血液内科专业质控中心。


10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发布《关于耳鼻咽喉科等7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初步遴选结果的公示》,公示了耳鼻咽喉科、胸外科、血液内科、神经医学、皮肤和性传播疾病、外周血管介入技术、综合介入技术共7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初步遴选结果。


图片

截屏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10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公布了包括血液内科在内的7个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遴选结果


经过初选、终选等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最终以血液内科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牵头筹建单位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


图片

临床首席专家

王建祥教授

任中心主任

王建祥教授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首批长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原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担任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血液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血液学杂志主编、Hematology杂志编委等。


作为我国血液学领军人物,他建立完善了白血病临床研究体系,牵头制定《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规范》《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等多部诊疗指南,对我国白血病治疗的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技术,推动我国白血病诊疗疗效得到持续改进。


王建祥教授长期主管医院医疗工作,质控管理经验丰富。作为天津市血液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他主导制定全市血液病专业及亚专业组质控指标50项,有效提升了天津市血液病诊疗的规范化水平,为开展全国血液病质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图片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卫生健康工作的核心任务。把握医疗服务质量内在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和激发行业的内生动力,是实现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必由之径。


多年来,国家和各地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工作和成效离不开专业质控组织的支持。


《国家级医疗质控中心工作规范(试行)》指出,国家质控中心是指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根据国家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为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质量同质化和持续改进,协助落实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有关工作要求,组建或指定的专业组织。


国家级质控中心负责分析本专业领域医疗质量安全现状,研究制订我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的规划、方案和具体措施。


国家血液内科专业质控中心将以摸家底、建标准、搭平台、育人才、重改进为主线,构建国家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不断探索建立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使我国血液内科专业的管理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整理|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血液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2]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获批牵头筹建国家血液内科专业质控中心. 2023-11-14.

[3] 张静, 李子孝, 杨昕, 等. 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30(3):7-13.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