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范子豪
雌激素缺乏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相关骨折的高危人群。有研究表明,每隔18个月的唑来膦酸治疗可使脆性骨折的风险降低三分之一,但仍需进一步随访该治疗方案的长期疗效。
近期,《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布了一项观察性后续研究,旨在评估唑来膦酸治疗对于骨质疏松症女性骨折长期风险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停止使用唑来膦酸钠后的1.5~3.5年间,骨折发生率基本保持稳定,提示唑来膦酸可长期预防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
研究纳入了2000名65岁以上的绝经后女性,受试者的全髋关节或股骨颈T值范围在-1.0至-2.5之间。研究纳入接受了4次唑来膦酸静脉注射、完成第6年随访、没有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除外)且未使用骨活性药物的受试者参加为期4年的观察性延长研究。主要终点事件为新发骨折。
最终研究纳入796名受试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24年(SD 0.57,0.61-6.55),其中727名(91%)受试者在10年时进行了评估。
在延长试验期间,共92名受试者发生了共计114次非脊椎骨折。非脊椎骨折率从核心试验最后两年的最低值(每1000妇女人年15次骨折,95%CI 10-21)增加到第6-8年的24次以及第8-10年的42次,与安慰剂组在核心试验最后两年的情况类似。
第6年时的总髋骨密度(每0.1 g/cm²的相对风险为0.73,95% CI为0.57-0.93;p=0.011)和既往非脊椎骨折史(1.74,1.12-2.69;p=0.013)可以预测事故性骨折,但无法预测总髋骨密度的变化(图1)。
图1 核心试验和延长试验中的骨密度变化
在延长期,总髋骨密度从高于研究基线的4.2%下降至高于基线的0.8%(p<0.0001)。转换标记物对预测个体骨密度损失无效。参与者中未出现颌骨坏死或非典型股骨骨折。
该研究表明,在停止使用唑来膦酸钠后的1.5~3.5年间,骨折发生率基本保持稳定。该结果为唑来膦酸钠在长期预防骨折中的有效时间提供了重要证据,有望用于指导该药物的临床使用与监测。
来源:代谢网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学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