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科研引领,中国之声唱响国际——中日友好医院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27项研究亮相ERS2025大会(上)|中国之声·呼吸力量

2025-10-14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202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2025年欧洲呼吸学会年会(ERS 2025)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此次大会以“全球呼吸健康(Respiratory health around the globe)”为主题。ERS 2025作为全球呼吸病学领域规模最大的专业学术会议,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呼吸病学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交流呼吸医学领域的最新科学研究与临床进展。

在本次大会上,中日友好医院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携27项研究精彩亮相,在ERS 2025大会上完成了9场口头报告与18项壁报展示,其中有2项研究成果荣获“ERS最佳摘要奖 (ERS Best Assembly Abstract Awards)”。本文将带各位读者一起回顾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在此次大会的部分精彩瞬间(文内报告以报告时间为序)。

图片


侯刚教授在Future bronchoscopic interventions 学术版块作口头发言


图片

在9月28日9:30(阿姆斯特丹时间)举行的 “Future bronchoscopic interventions” 学术版块中,侯刚教授作了题为 “Pleural biopsy in undiagnosed exudative pleural effusion with dual function semirigid thoracoscopy and initial clinical testing”的口头发言。

针对当前可弯曲胸腔镜取材能力有限,硬质内科胸腔镜在胸腔内可抵达性不足的问题,侯刚教授作为发明人就国产直通道可弯曲内科胸腔镜与半硬质活检钳的研发历程与临床前期验证的结果进行了介绍。该器械结合了可弯曲胸腔镜可操作性强、胸腔内可抵达性高与硬质胸腔镜取材能力强的优势,在体外模型测试、动物模型与早期临床验证中均展示出较传统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在取材能力上的优势。同时,侯刚教授还介绍了即将开展的评估直通道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取材能力与安全性的2项随机对照试验。大会主席Daniela Gompelmann教授表示非常期待后续的研究成果。侯刚教授团队将在国内同行的帮助下尽快完成相关临床研究,为国产器械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证据支持。


郑子文博士研究生在 Future bronchoscopic interventions 学术版块作口头发言


图片

在9月28日9:30(阿姆斯特丹时间)举行的 “Future bronchoscopic interventions” 学术版块中,郑子文博士研究生代表团队作了题为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mediastinal cryobiopsy via a tunnel for diagnosing non-metastatic lymphadenopathy: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的口头发言。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纵隔冷冻活检技术(EBUS-TBMC)是对当前经典活检技术EBUS-TBNA的重要改进手段。此前,侯刚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隧道纵隔冷冻活检术(EBUS-TBMC via a tunnel)作为一种新型的EBUS-TBMC术式(EUSJ 2024, Respiration 2024)。此次汇报的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技术EBUS-TBNA,EBUS-TBMC在非转移性的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和可接受的安全性。


闫梦薇博士研究生在 Clinical impact and immunisation strategies in viral respiratory infections 学术版块作壁报交流


在9月28日12:30(阿姆斯特丹时间)举行的“Clinical impact and immunisation strategies in viral respiratory infections”学术版块中,闫梦薇博士研究生代表王业明副教授(因公务临时取消ERS 2025行程)就曹彬教授团队的研究“ Effects of baloxavir marboxil plus neuraminidase inhibitor versus neuraminidase inhibitor in high-risk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severe influenza: a post hoc analysis of the Flagstone trial”作壁报交流,该研究获得ERS最佳摘要奖(ERS Best Assembly Abstract Awards)。

全球每年有300万~500万新发重症流感患者,其最佳抗病毒治疗方案始终是临床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尽管玛巴洛沙韦联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治疗策略备受期待,但既往研究未能证实其在重症患者中的疗效。研究团队推测,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以让部分重症流感患者获益。为此,团队开展基于Flagstone试验数据的事后分析,共纳入143例伴有高危因素的重症流感住院患者,评估玛巴洛沙韦联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比单药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显著降低28天死亡率(2.2% vs 11.8%,p=0.02),在H3N2亚型中更显著缩短临床改善时间(97.5 h vs 172.4 h,p=0.013),并加速病毒清除(p<0.001),且未增加不良事件风险,提示该联合方案可作为高危重症流感患者更优治疗选择。


翟振国教授在 Pulmonary hypertension: novel pathogenic pathways, noninvasive surrogate markers and possible therapeutic benefit学术版块作口头发言


图片

在9月28日15:30(阿姆斯特丹时间)举行的“Pulmonary hypertension: novel pathogenic pathways, noninvasive surrogate markers and possible therapeutic benefit”学术版块中,翟振国教授作了题为 “Genomic Insights into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Molecular Divergence With and Without Pri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的口头发言。

研究聚焦于无静脉血栓栓塞(VTE)史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的发病机制,研究对712例CTEPH患者按VTE病史分层,结合健康对照基因组及手术组织转录组数据展开分析。结果显示,有VTE史患者近端血栓占比、肺动脉内膜切除术率更高;两组遗传异质性显著,有VTE史组与经典VTE遗传关联更密切,无VTE史组罕见变异负担高且富集心肌损伤通路。此外,有VTE史组组织蛋白酶S(CTSS表达显著升高,该指标在健康人、PE患者、CTEPH患者中呈递增趋势,验证提示其或参与炎性血栓形成及血栓不溶。该研究明确,VTE病史可作为CTEPH生物学亚型划分依据,为疾病精准管理提供新视角。


孙璐博士研究生在 From omics to targets: emerging insights into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 mechanisms 学术版块作口头发言


图片

在9月29日9:30(阿姆斯特丹时间)举行的 “From omics to targets: emerging insights into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 mechanisms” 学术版块中,孙璐博士研究生作了题为 “Proteomic Insights into Platelet Dysregulation and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的口头发言。

研究通过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CTEPH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沉淀物(EPP),发现179种差异表达蛋白质,涉及凝血、吞噬体及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形成等关键过程。其中NOX2、PAD4等蛋白升高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及NET形成相关,且PAD4、NOX2水平与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右心功能障碍密切关联。此外,患者血浆NET标志物MPO-DNA及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水平均升高,证实血小板活化增强及NET在血栓溶解中的作用。该研究表明,CTEPH中血小板聚集活化会促进NET形成,加重病情并延长血栓,PAD4与NOX2或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为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


张勤博士后在 Best abstracts in clinical problems学术版块作口头发言


图片

在9月29日11:00(阿姆斯特丹时间)举行的 “Best abstracts in clinical problems” 学术版块中,张勤博士后作了题为 “Integrative multi-omics analysis identifies genetically supported inflammatory-related drive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isk” 的口头发言。

该研究获得ERS最佳摘要奖(ERS Best Assembly Abstract Awards),第一作者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芦烨博士,主要负责生信分析部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勤博士后负责临床验证工作。张勤博士后(现工作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代表研究团队进行了口头发言。研究采用了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在基因组、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层次上,确立了SLAMF1等基因作为慢阻肺病的因果性风险驱动因子,又经过GEO数据库和临床样本验证,证实SLAMF1有望作为慢阻肺病炎症相关风险驱动因子与治疗靶点。本研究尚不完善,后续仍需通过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加以验证。


未完待续


作者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



图片
4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