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ADA2020中国之声】翁建平教授团队:不同年龄起病1型糖尿病HLAⅠ类基因分型研究

2020-06-14作者:论坛报心血管会议
糖尿病






美国中部时间6月12-16日,ADA2020学术会议以在线会议形式与全球内分泌工作者见面。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的指导下,中国医学论坛报策划“ADA2020云上大咖谈”系列学术栏目,将为您带来会议一手资讯,展示中国专家风采!









中国之声


主题:不同年龄起病1型糖尿病HLA I类基因分型研究


专家团队:翁建平教授,严晋华主任医师


时间:美国中部时间6月13日 1:45-3:45 PM




美国中部时间6月13日下午,翁建平教授团队在ADA2020线上会议中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不同年龄起病1型糖尿病HLA I类基因分型研究,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严晋华主任医师介绍这项研究(中文),并邀请研究的领衔者翁建平教授对研究进行了点评。



不同年龄起病1型糖尿病HLAⅠ类基因分型研究



研究团队:江子誉1任文倩1冼颖欣1严晋华1杨黛稚1骆斯慧2郑雪瑛2许雯1贝锦新3Leif Groop4翁建平2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广州,中国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合肥,中国

3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州,中国

4 隆德大学糖尿病中心,马尔默,瑞典


image.png严晋华主任医师


研究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起病的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的HLA Ⅰ类基因分型的特点。


研究方法:

选取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2011年至2018年内登记收集的1型糖尿病患者376例,按起病年龄分为两组,小于15岁组159例,大于等于15岁组217例。招募广东省健康对照500例。采用二代测序的方法对HLA Ⅰ类-A、-B、-C基因和HLA Ⅱ类-DRB1、-DQA1、-DQB1基因进行高分辨率分型。


研究结果:

不同起病年龄1型糖尿病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显示,与<15岁起病组相比,≥15岁起病组起病时酮症酸中毒发生率较低、胰岛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较低。比较不同起病年龄1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的HLA Ⅰ类等位基因频率,我们发现了6个易感性和8个保护性的HLA Ⅰ类等位基因。校正HLA-DR-DQ单倍型后,与对照组相比,<15岁起病组的易感性Ⅰ类基因分型是A*24:02:01 (OR 2.7)、B*54:01:01 (OR 4.1)和C*15:02:01 (OR 7.8),≥15岁起病组的易感性Ⅰ类基因分型是A*24:02:01 (OR 2.3)、B*15:02:01 (OR 2.5)、B*54:01:01 (OR 3.6)和C*08:01:01 (OR 2.0);<15岁起病组的保护性Ⅰ类基因分型是B*46:01:01 (OR 0.4),≥15岁起病组的保护性Ⅰ类基因分型是A*02:07:01 (OR 0.6)和B*46:01:01 (OR 0.5)。对比不同起病年龄组的基因频率,我们发现≥15岁起病组携带A*11:01:01的频率显著高于<15岁起病组。


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不同起病年龄1型糖尿病患者的HLA Ⅰ类基因易感分型,其易感效应独立于HLA Ⅱ类DR-DQ基因。



点评与启示

image.png

翁建平教授


HLA基因在不同年龄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是不尽相同,关于HLA I类基因的分析研究的比较少,且都是比较初步的研究。我有幸领衔的中国人群全年龄段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型糖尿病的特点包括:15岁以下发病率最高;20年来我国1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增长了接近4倍;20岁以上新诊断患者占比接近2/3。因此,1型糖尿病存在着相当大的异质性。


我们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想看看遗传背景与临床表现的异质性是否相关。团队前期研究发现,成年起病的1型糖尿病与儿童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不同;成年起病1型糖尿病危险型DR3/DR4、DR3/DR9基因型携带频率低于儿童起病患者;相比于儿童起病患者,成年起病1型糖尿病即使携带了危险单倍型DR3、DR4或DR9,另一条染色体上更倾向于携带中性或保护型DR-DQ单倍型。这些研究说明,遗传背景是跟临床异质性相关的。


而在我们这次发表的研究中发现,HLA I类基因在不同起病年龄的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独立于HLA II DR-DQ的易感风险;中国人群与欧洲人群的1型糖尿病易感HLA I类基因分型存在差异。举例来说,与芬兰相比,中国人群的发病风险或仅为芬兰的1/60,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对1型糖尿病的突破性的治疗还是临床上的分型,研究遗传背景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看,本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疾病预防、早期干预等研究提供了入选依据;可用于筛选疾病潜在易感人群,以期实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ADA2020云上大咖谈正式启航

持续关注专辑,获取ADA2020最新资讯、中国原创研究分享、会议热点讨论等。

第一步:长按扫码二维码下载壹生APP

image.png


第二步:打开壹生APP

在首页上部点击ADA图标即可进入专辑

image.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