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尿液由血液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泌产生,尿液的性状可以反映机体整体环境,以及肾脏局部的变化。因此,各种各样的尿液检查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估、发病机制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尿检项目、指标之间具体有什么差别?进行尿液检查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不同的检验项目是否有留尿方式上的差别?接下来我们将一一解答。
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是肾脏疾病诊疗过程中最常见、通用的尿液检查,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晨起后的首次尿液比较浓缩、偏酸性,尿中的有形成分不易破坏,因此最适合尿常规检查,门、急诊患者也可以随机采集尿标本。通常情况下,进行尿常规检查不需要空腹,但是当特别需要关注尿糖及尿胆原时,最好留取空腹尿标本。
尿常规报告中,尿蛋白定性是经常受到肾内科医生们关注的指标。这种对尿蛋白的定性检测方法较24小时尿蛋白和尿蛋白/肌酐比值等定量指标更为方便、经济,但由于尿蛋白定性试验影响因素较多,如尿量多少、患者活动状态等。因此,尿蛋白定性试验应连续检测三次,均阳性者需要进一步作定量检查。
尿比重和渗透压都是尿常规中反映肾脏浓缩或稀释功能的指标。尿比重和渗透压过低,反映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的障碍,见于急性缺血性肾小管坏死等小管间质病变。
尿液酸碱度会随着进食三餐呈波动性的变化,且与日常饮食习惯相关,一般在5.0-7.0之间。若酸中毒患者出现碱性尿,常提示肾小管酸中毒;碱血症患者出现酸性尿,常提示低钾血症。持续性的碱性尿易发生磷酸盐结石,反之高尿酸血症患者持续酸性尿易发生尿酸结石。
除以上指标,尿常规检查还包括对尿液中的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分析。正常人离心尿沉渣红细胞计数<3个/高倍视野(HP),外形皱缩体积偏小。若≥3个/HP,而尿外观无血色称镜下血尿。如果每个视野均有1-2个红细胞,即使未达到镜下血尿诊断标准,也应密切追踪观察。
正常中段尿液有核细胞可达2000个/ml,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成人离心尿沉渣白细胞数<5个/HP。尿中性粒细胞数增加,分类计数达80%,除泌尿系统感染外,也见于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以及急进性肾炎早期。对于女性患者应注意阴道分泌物感染。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ACR
24小时尿蛋白定量需要准确收集一天中排出的所有尿液。开始留尿之前,准备1-2个1L矿泉水瓶。开始留尿的当天,晨起第一次小便弃去,从第二次小便开始,全部留在准备好的矿泉水瓶中,一直留到次日晨起第一次小便。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结果,可以作为多种肾脏疾病诊断、分期、治疗方案选择的标准。
然而,由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受尿量收集准确与否、被检对象活动状态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临床实际操作中,可以检测清晨第一次尿或随意一次尿液中蛋白或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替代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尿液微量蛋白检测
尿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α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等,在尿液中含量较低,分子量各不相同。以上特殊蛋白在尿液中浓度的升高及减低提示了不同种肾脏疾病的可能。
尿本周蛋白由异常增生的浆细胞产生和分泌,由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仅极少量从尿中排出。大量尿本周蛋白从尿液排出,见于多发性骨素瘤、巨球蛋白血症、肾淀粉样变性、淋巴瘤等。
血尿部位鉴定
当尿液中出现较多红细胞时,可以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根据其形态是否正常或变形、大小是否均一,将血尿分为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肾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呈多样性,细胞大小不等。非肾性血尿红细胞呈圆形扁盘状、正常形态、大小均一。血尿部位鉴定可以作为一种初步血尿来源的判断方法,进一步确诊需要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结果。若尿检同时有明显的蛋白尿和(或)红细胞管型,则有助于肾小球性血尿的确定。
除以上常见尿液检查,还可对尿液进行微量蛋白浓度检测、细菌培养和计数、蛋白生物标志物检测等。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操作简单、易操作,但也要注意在留尿前72小时尽量避免剧烈运动。此外,女患者应避免月经期留尿。
来源:牟主任肾病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