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心内科 张瑶
心力衰竭(心衰)是所有急、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随着对心衰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药物也不断问世。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代表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衰治疗中备受瞩目,在2018中国心衰指南中已将之放于治疗HFrEF的A级推荐药物中。如何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得ARNI在临床中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使得更多患者获益,是临床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ARNI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临床医生最关心的几个问题(1)
ARNI使用后会对心衰患者血清BNP浓度产生影响,那还能将BNP作为心衰诊断与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标志物吗?
ARNI是脑啡肽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的合剂,它既可以抑制脑啡肽酶对多种底物的降解,包括:心房利钠肽(ANP)、脑钠肽(BNP)、C型利钠肽(CNP)以及血管紧张素Ⅱ、缓激肽、P物质、肾上腺髓质素和内皮素-1等;又拮抗了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脏的不利作用。因此使得机体内对心脏功能有利的物质,尤其是BNP能够持续存在,发挥其促进尿钠排泄、舒张血管、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进而改善心脏功能。
应用ARNI的心衰患者,其血清内BNP受药物的影响,因此的确不能作为判断此类患者心衰严重程度的生物标记物,但是与BNP具有同源性的另一生物标记物,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因无生物学活性且代谢时间长(90~120分钟),浓度不受药物影响等特点,则更适用于此类患者。BNP和NT-proBNP 是在心室壁受到扩张或牵拉时由心脏合成的前体多肽经剪切后形成的proBNP再进一步被裂解而产生的两种肽类物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