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闫卫红教授访谈:破局戈谢病诊疗困境,推动罕见病MDT诊疗模式快速发展

2025-06-25作者:论坛报良宇资讯

3月29日,以“呐罕·无界”为主题的2025年罕见病会议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论坛汇聚了医疗机构、专家学者、患者组织及社会爱心企业代表等多方力量,致力于打破边界,进一步探讨罕见病的可持续保障,规范罕见病的筛、诊、治、管、研,以期实现我国的罕见病防治体系“病有所医”、“医有所药”、“药有所保”的持续完善。

此外,凝聚“百万分之一”的超罕见病患者群体心声、旨在提升社会各方关注的“超罕见病IP标识”也在会议期间正式发布。

值此会议之际,山西白求恩医院闫卫红教授接受访谈,围绕提高戈谢病早期发现和精准诊断的策略、优化基层医疗机构戈谢病筛查工作的方法以及在戈谢病筛查过程中多学科合作的具体实践等关键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为戈谢病的诊疗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


专家简历


闫卫红.png

闫卫红 教授

山西白求恩医院

山西白求恩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

山西省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山西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

山西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

有较丰富的帕金森病诊治经验,是山西省第一位开展帕金森病专科门诊的医师,在山西省神经病学专业及帕金森病患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擅长帕金森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脑起搏器手术的术前评估、术中电生理定位、术后程控及调药


Q1

您认为如何能够提高戈谢病的早期发现和精准诊断?

闫卫红教授:戈谢病作为一种罕见病,不仅患者对其认知匮乏,许多临床医生同样缺乏深入了解。在此背景下,提升戈谢病的诊断精准度,尤其是实现早期发现与精准诊断,强化学习培训是关键基石。

戈谢病具备多系统损害的显著特征,可累及血液科、消化科、骨科、神经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因医生对戈谢病认知不足而引发的误诊现象屡见不鲜。以骨科为例,部分患者因反复骨折频繁就诊于骨科,但骨科医生往往未能意识到这并非单纯的骨科疾病,而有可能是戈谢病所致。倘若骨科医生具备戈谢病的相关知识,便有可能及时求助血液科或内科,进一步深入探究骨折背后的真正病因。此外,临床上还有许多因脾大且无法找到常规病因,从而多年未能确诊戈谢病的患者。为切实提高戈谢病的早期发现和精准诊断能力,临床医生需加强对罕见病知识的学习。当患者出现某些具有提示意义的症状时,医生应能够迅速联想到戈谢病的可能性。

当然,早期诊断的实现离不开多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多学科会诊的有效开展以及多学科团队的组建。因此,在学习认知的坚实基础上,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方有可能实现戈谢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诊断,进而达成早期治疗的目标。

Q2

您认为应该如何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的戈谢病筛查工作?

闫卫红教授:基层医生作为戈谢病筛查工作的前沿力量,必须在扎实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对戈谢病的认知水平。鉴于戈谢病确诊后涉及复杂的综合判断与治疗,基层医疗资源相对有限,因此基层医生对该病的全面认知构建尤为关键。

一方面,可借鉴上级医院的成熟模式,在基层构建多学科协作机制。同时,上级医院应与基层医院建立紧密的联盟关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定期组织基层医生参与学习培训活动,助力其深入了解戈谢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另一方面,需打通上下级医院的沟通渠道。基层医生在掌握戈谢病相关知识后,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相关疑似病例时,能够明确知晓患者的转诊方向及对接专家。上级医院在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后,若涉及后续更便捷的治疗环节或需下级医院配合,也能顺利开展工作。

基层筛查工作的优化,核心在于构建联盟单位、强化培训学习,以及建立上下级医院相互沟通与转诊治疗的一体化机制。通过构建结构框架、营造学习氛围、形成紧密网络,为戈谢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断与整体治疗服务,助力实现罕见病的早诊早治。

Q3

在戈谢病筛查过程中,您如何与其他科室进行合作,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闫卫红教授:在戈谢病筛查工作中,多学科合作对于患者的及时、准确诊断与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院较早便建立了戈谢病多学科诊治平台,我也积极参与其中。由于戈谢病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会以神经科症状为主要表现,因此我们与血液科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当血液科接诊到戈谢病疑似患者时,会邀请我从神经科角度进行全面评估,详细了解患者在神经科方面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这些信息对于戈谢病的分型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除了与血液科的紧密合作外,我们还与其他多个科室保持着良好的协作关系。例如,在神经科日常诊疗中,若遇到疑似戈谢病的患者,如部分年轻帕金森症状患者,我们会进一步开展相关基因检测及其他针对性检查,以排查是否为戈谢病。此前就有一位年轻帕金森患者,经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戈谢病,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合作在戈谢病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多学科合作,我们整合了各科室的专业优势,形成了强大的诊疗合力,为戈谢病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精准的医疗服务,有力保障了患者的健康权益,也为罕见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Q4

罕见病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在实践中存在哪些挑战?您是如何去克服这些挑战,去推广MDT模式的广泛应用来提高诊疗的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闫卫红教授:罕见病MDT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临床医生日常工作负荷沉重,在时间与精力分配上承受巨大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MDT模式的全面推广。然而,即便面临重重困难,我们仍需坚定不移地强化MDT意识,将其作为提升罕见病诊疗水平的关键举措。

以我院与血液科的高效合作为典范,面对罕见病诊疗难题,各科室成员均积极克服困难,全力推进MDT模式的落地实施。我们定期组织多学科会议与专题学习活动,针对每一位罕见病患者,均召集血液科、神经科、骨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专家共同参与会诊与讨论。各科室专家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对病情进行全面剖析与综合评判,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这种模式对于罕见病患者的诊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为克服MDT模式推广中的重重困难,我们始终强调积极态度与认真参与。罕见病作为少见病,并非日常常规疾病,但当遇到此类病例时,各科室医生均应积极投身MDT工作,从不同视角对疾病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协同作战,我们能够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诊疗服务。

在我院,MDT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可与积极参与。我们要求每个涉及学科均组建相对固定且专注的MDT团队,团队成员需经过严格选拔与培训,具备丰富的罕见病诊疗经验与深厚的专业知识。如此一来,团队成员对罕见病的研究与治疗将更加深入,有助于提升对疾病的整体认识与诊疗水平。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完善的MDT运行机制与考核评价体系,确保MDT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与高效化。



中国医学论坛报 侯良宇 整理

闫卫红教授 审校


MAT-CN-2511111 v1.0 有效期至2027年6月,批准日期2025.6 本编号仅作为赛诺菲对本文章所涉及的赛诺菲相关药物所属治疗领域科学和临床数据来源真实性的确认,不作为赛诺菲对本文章全部内容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的确认和保证,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方案的推荐和推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