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9月29日11:00举行的“Oral session from the critical care group Clinical”学术版块中,吴小静副教授作了题为“Establishment of Prognostic Models for 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的口头发言。
研究团队采用了宿主转录组学和机器学习方法,旨在解决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预后评估的临床挑战。SCAP的发病机制涉及病原体、宿主反应及肺微生物组的复杂相互作用,传统临床评分如APACHE II和SOFA在预测预后方面存在局限。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设计,利用高通量多组学测序技术,构建了基于宿主基因表达特征的SCAP预后预测模型。研究纳入239例SCAP患者,随机按7:3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开发模型,并通过外部多中心队列进行独立验证。结果显示,针对免疫抑制SCAP患者,宿主基因分类器包含7个基因(MCQN2、ROM1、SCAND1、VIT、CD81、HS3ST3A1和LOC102724596),模型在内部验证中AUC达0.947,准确性为0.893,敏感性86.40%,特异性89.40%,外部验证AUC为0.830;针对免疫正常SCAP患者,宿主基因分类器包含7个基因(ACTB12、ALOX158、CA12、DDT4L、MIP、MYBPH、SERPIN43),模型AUC为0.839,准确性0.786,敏感性91.60%,特异性63.40%,外部验证AUC为0.739。两种模型均显著优于APACHE Ⅱ和SOFA评分,且结合临床评分与转录组特征可进一步提升预测性能。
该研究表明,基于宿主转录组的预测模型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外部验证中表现稳定,为SCAP的精准预后评估提供了有力工具,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团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