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那段前赴后继的光辉岁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援藏援疆工作纪实

2019-07-24作者:论坛报小塔人文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

本文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专栏

22.jpg

作者: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宣传部   张静芳

从1949年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持续开展援藏援疆工作,先后选派内科、化验室、病理科、妇产科、骨科、神经科、肾内科、麻醉科、药剂科等专家支援西藏和新疆的医疗卫生事业,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大漠胡杨,坚守边疆18年

1965年4月28日,内科医生郭文栋毫不犹豫地接受组织安排,与在医院化验室工作的妻子赵建瑞共同坚守新疆,一守就是18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每天为藏区百姓看病;在天山南北,开展巡回医疗,背着药箱到处转,挨家挨户送医送药;在莎车(地名),为当地群众免费注射疫苗,预防“2号病”(霍乱),从饮用水中寻找霍乱弧菌的踪迹。

茫茫沙漠,沙丘连绵,他们走的是没有沥青铺了石子的“搓板路”,坎坷不平,只能抱着行李坐在破旧的救护车上,公路上的土有一尺多厚,一路颠簸,满脸风沙。没有开水,只能喝颜色黄浊还飘着树叶的“渠水”,啃着咯牙的由玉米面和成的“馕”。南疆、库尔勒、吐鲁番、北疆,到处都有夫妇俩风尘仆仆的身影。

1975年,卫生部举办“全国消化学习班”,在全国范围内介绍国外的先进知识,郭文栋在学习班上系统学习当时最先进的内镜技术。回到新疆后,郭文栋组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科消化专业组,主要开展胃镜、肠镜、胰胆管镜、肝动脉造影等新技术,为各类胃肠肝胆疾病的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1983年,郭文栋、赵建瑞夫妇回到山西。

18年来,郭文栋夫妇“听党的话,跟党走,党让干啥就干啥”,用一颗仁心,服务千万病患,将生命中的青春岁月献给了边疆的医疗事业。

医疗援藏,情满高原

1996年,山西省卫生厅和西藏山南地区卫生局签订“山西省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区卫生事业建设项目计划”,选派具有带教能力的人员赴西藏山南地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临床和教学工作。当年4月,山医大二院妇产科郝晓莹主动请缨,远赴西藏支援边区医疗事业。

4月10日,郝晓莹作为山西援藏医疗队最年轻的医师抵达藏区,她遇到了3个难关。首先是高原反应。心悸、胸闷、口唇紫绀、全身乏力,心率每分钟100~120次。面对严峻的环境,她一再告诫自己,不能临阵脱逃!于是她每天服药,坚持工作,毫不退缩。其次是生活艰苦。高原气压低,水在70℃左右就达到了沸点,所有的食物都必须经过高压锅,包括煮方便面、煮稀饭,否则就是夹生饭,馒头也会被“蒸”成了面疙瘩。第三是语言不通。看病的藏族同胞络绎不绝,听不懂患者的描述,她急得真想大哭一场,只好连比带划,运用临床经验给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使他们得到及时治疗。援藏期间,郝晓莹学会了简单的西藏话,以适应工作需要。

在西藏,整个山南地区没有血库,也没有相对固定的献血员,手术风险极大。一个星期天,郝晓莹值班,遇到一位重度妊高症的产妇需要立即手术终止妊娠。患者被推到手术室时还没有配血,但如不立即手术,有可能子宫破裂。眼看母子危在旦夕,晓莹毅然决定立即手术,凭借娴熟的技术和产科医生对产妇特有的爱心,使这位藏族同胞顺利地产下一名男婴。产妇的阿妈望着晓莹那高度紧张后绽出笑容的脸,不停地用藏语说:“谢谢!谢谢!”

短短的7个月,郝晓莹同藏民、同西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山南地区行署专门为她颁发了荣誉证书。这是该地援藏工作开展多年来,首次由行署专门颁发的嘉奖。

对口支援,发挥“组团式”效应

2010年春天,第一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先后召开。随即,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家行动在天山南北全面展开。山西省充分发挥“组团式”医疗援疆效应,以“临床诊疗+疾病预防+人才管理+科学管理”等多层次合作模式,深入推动当地医疗卫生建设,大力促进阜康市的稳定和发展。

2010-2018年,山医大二院共选派14名专家奔赴新疆进行医疗援助,其中博士5名。援疆干部在当地帮助加强重点科室建设,推广开展新技术,实现远程医疗,带动提高当地医院的诊疗水平;累计诊疗患者逾万人次,抢救危重患者500人次,参与会诊及组织疑难病例讨论5200人次,开展下乡义诊200余次,举办学术讲座72次,业务培训810余次,开展教学查房约1500余次,参加社区卫生宣教60余次,组织及参加各类捐款捐物48次。

援疆专家通过自己的工作努力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不出疆的目标,让边疆群众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切实解决了当地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从1963年郭文栋背着药箱在新疆挨家挨户送医送药,到1996年郝晓莹抢救藏区危在旦夕的重症妊高症患者;从2010年医院发挥“组团式”医疗援疆效应,到2018年开通远程医疗,科技助力边疆发展……近60年的光辉岁月,山医大二院援藏援疆工作的步伐走得坚定而有力。一批批专家前赴后继来到西藏和新疆,带着院领导的殷殷重托和全院职工的深情厚谊,以造福各族群众和促进民族团结为己任,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多年来,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医疗质量显著提升。

本文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专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投稿请点击:投稿方式链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