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其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除关节损害,痛风患者亦可伴发肾脏病变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典型痛风常于夜间发作,起病急骤,疼痛进行性加剧,12 h左右达高峰。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红肿,皮温升高,触痛明显。
症状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多数患者发病前无先驱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疲乏、周身不适及关节局部刺痛等先兆。
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受累,50%以上发生于第一跖趾关节。痛风好发于下肢,如足背、足跟、踝、膝关节,指、肘、腕关节亦可受累。
部分严重的患者发作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心悸等。发作前多有诱发因素,多为饮酒、高嘌呤饮食、受冷和剧烈运动。
急性期治疗原则是快速控制关节炎症和疼痛。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最宜在发作24 h内开始应用控制急性炎症的药物。
一线治疗药物有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当存在治疗禁忌或治疗效果不佳时,亦可考虑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若单药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上述药物联合治疗。
使用时机:各种非甾体消炎药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症状,推荐首先使用。
尿酸突然升高和突然下降都会促使尿酸在关节形成结晶而诱发痛风发作,所以痛风发作期不需要使用降尿酸药物。
一般急性痛风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开始降尿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别嘌醇、苯溴马隆、丙磺舒、非布司他等。
对于已经服用降尿酸药物出现急性发作的患者,不需要停药。
来源:综编自《痛风诊疗规范》和瑞金药师讲用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