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传承、创新、开放、融合。近日,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石家庄盛大召开。在大会主论坛学术报告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分享了由其牵头的“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可显著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0天及1年临床预后,为解决STEMI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治疗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CTS-AMI研究于2023年10月在影响因子高达120.7分的世界级医学顶刊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重磅发布,成为首个问鼎国际四大顶刊的中药随机对照试验(RCT),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治疗价值,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综合管理提供了新治疗方案。
【专家面对面】
在大会冠心病分论坛专家面对面环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担任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张敏州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荆志成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丛洪良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徐瑞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ACS规范管理策略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杨跃进教授谈到,急性心梗患者大血管开通后,仍有37%患者发生心肌“无复流”;还有部分患者虽然恢复了心肌灌注,但心肌损伤反而加重,即发生了“再灌注损伤”,影响患者预后。而CTS-AMI研究证实了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可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患者带来显著预后获益。
荆志成教授结合通心络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参研体会谈到,CTS-AMI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梗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相信中西医结合未来在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方面将大有可为。
张敏州教授表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领域,中西结合可实现治疗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CTS-AMI研究荣登JAMA,获得国际权威学术界的认可,其严谨的项目设计和扎实的研究成果,为未来中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树立了典范。
丛洪良教授指出,目前冠心病在降脂、抗凝、抗炎、RAS系统阻断等治疗后,还存在一定残余风险,在西医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或能对降低残余风险带来获益;另外,急性心梗术后可能发生的早期无复流和晚期无复流都值得临床医生重点关注。
徐瑞教授和袁祖贻教授谈到,以通心络为代表的中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作用,可整体系统干预急性心梗,改善预后。另外,张运院士牵头的“应用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CAPITAL研究)证实通心络可稳定斑块、延缓斑块进展,相信在心脑血管病防治中长期应用通心络,可能发挥更大作用。
【病例分享】
会议期间,与会的多位专家还围绕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经验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策略及案例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董兆强教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董兆强教授分享了一例62岁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钙化、成角病变行PCI治疗病例。该患者因发作性胸痛、胸闷1周,加重1天余入院。初步检查后诊断为: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Ⅱ级);2.高血压病(1级 很高危);3.慢性乙型肝炎。完善冠脉造影等检查后,发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完全闭塞伴扭曲、钙化、成角,介入治疗难度非常大;右侧冠状动脉严重狭窄伴迂曲,是供血血管,一旦出现夹层、慢血流、无复流,患者会有生命危险。
根据患者病情,建议首选冠脉搭桥,患者拒绝,要求行介入治疗。术前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立普妥、通心络、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治疗。手术先处理右侧的冠状动脉,再处理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出院后继续使用上述药物治疗方案治疗。后期门诊及电话随访,患者无不适。
董兆强教授总结道,复杂病变的治疗策略非常重要,需制定一个合理、安全的策略,同时对钙化病变的识别和预处理也非常重要,应充分识别和评估处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联合使用多种处理技巧,才能处理好钙化病变,改善术后疗效。值得一提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增加临床获益,尤其术前充分的双抗、调脂,联用通心络,避免了无复流、慢血流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
郑庆昆教授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庆昆教授分享了一例使用通心络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术后合并无复流的病例。该患者因阵发性胸痛1天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及冠脉造影检查后,发现患者右冠状动脉中远段弥漫性病变,中段狭窄95%~99%,局部可疑血栓影,给予介入治疗。血管内超声显示,患者右冠中远段弥漫性斑块存在,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及硝普钠预防无复流,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仍然出现无复流。给予冠状动脉内推注(应用刺破的球囊)TNK溶栓治疗,联合硝普钠冠脉内推注,右冠前向血流逐渐恢复至TIMI3级。
考虑患者虽然心外膜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在PCI术后达到TIMI3级前向血流,但是微循环阻力值升高,故存在微循环功能障碍可能。因此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依诺肝素钠、瑞舒伐他汀、通心络等药物治疗。经治疗,患者PCI术后胸痛症状消失,无明显胸闷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顺利出院。术后1月门诊复诊,检查提示:右侧冠脉支架通畅,未见明显狭窄及血栓;CT-MBF (CT衍生心肌血流量) 105mL/min/100mL正常。
郑庆昆教授介绍道,急诊PCI手术极易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显著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治疗时需要提前针对无复流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判断。近几年,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逐渐成为领域关注的热点。既往研究显示,通心络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缺血心肌细胞具有双重和双向强化保护的独特作用,可有效防治急性心梗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是中医药针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防治的首选药物。同时,CTS-AMI研究结果也给临床带来启示和指导,未来将更多地考虑用通心络联合西药防治ACS。
【结语】
CTS-AMI研究刊登于JAMA主刊的同时,JAMA编辑部也第一时间给予编者按的客观评价。JAMA编辑格雷戈里·科夫曼 (Gregory Curfman) 博士表示:“通心络将有望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心血管疾病产生有利的影响。”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理查德·巴赫 (Richard G.Bach) 在述评中指出,此次“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临床研究”取得的成果,是近10年在治疗STEMI方面的重大突破!
“中医药走出去,文化要先行”。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的医药宝库,历久弥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创新中药正逐渐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一年一度的国际络病学大会,不仅是国内外医学领域共享学术新成果的重要交流平台,也是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为中医药创新转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也为现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