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精准诊断奠基石,MDT协作筑防线

2025-05-12作者:曹正歌资讯

4.29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金句海报.jpg

在肺癌精准治疗时代,全病程管理已成为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核心策略。本期【MDT样板间】栏目特邀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围绕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诊断、靶向治疗策略、耐药机制及不良反应管理展开深度对话。参与本次访谈的专家包括:呼吸肿瘤内科蒋玮教授、综合内科卜昆鹏教授、呼吸肿瘤内科赵文华教授及放疗科潘信斌教授。

一、分子诊断:精准治疗的前提与多技术互补

蒋玮教授指出,ALK阳性患者的精准诊疗需以分子检测为基石。当前主流检测技术包括免疫组化(IHC)、荧光原位杂交(FISH)、二代测序(NGS)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FISH:作为ALK检测的“金标准”,其优势在于标本需求量少、检测周期短,但仅能检测单一基因。

  • 免疫组化:以低成本、低标本量(1-2张切片)为特点,适用于ALK单基因筛查,但同样存在检测范围局限。

  • NGS与PCR:两者均可实现多基因同步检测,覆盖现有靶向药物靶点,尤其适用于需排查突变或耐药突变的患者。

蒋玮教授强调,不同检测技术存在互补性。例如,NGS或PCR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ALK突变的患者(如年轻、不吸烟腺癌),可通过FISH或IHC进一步验证,以降低漏检风险。

二、靶向治疗:二代药物的主导地位与耐药应对

针对ALK抑制剂的代际选择,蒋玮教授提出:

  • 一代药物局限性:克唑替尼等一代ALK-TKI因中枢神经系统渗透性不足及较短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临床应用已逐渐减少。

  • 二代药物灵活性:阿来替尼、塞瑞替尼等二代药物通过差异化耐药机制(如阿来替尼的L1196M突变),可实现药物间序贯治疗,形成“互为后线”的治疗模式。

  • 三代药物洛拉替尼:作为耐药后的“终极武器”,其耐药机制以ALK复合突变为主,目前四代ALK-TKI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未来期待进一步的研究进展。

赵文华教授补充,ALK阳性患者的治疗需结合基因变异亚型(如V1/V2/V3变体)制定个体化方案,并关注药物不良反应谱差异。

三、不良反应管理:长期生存的质量保障

卜昆鹏教授指出,ALK阳性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不良反应管理成为全病程管理的关键环节。

  • 药物特异性不良反应:一代药物易引发视觉障碍,二代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损伤,三代药物则以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如认知障碍)为主。

  • 管理策略:通过多学科协作建立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结合患者基础疾病、用药史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联合支持治疗(如护肝药物、神经保护剂)。

潘信斌教授强调,放疗科在局部控制与症状缓解中的作用不可替代,需与靶向治疗时机精准衔接,以最大化患者获益。

四、患者宣教: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参与”

潘信斌教授提出,患者宣教需贯穿诊疗全程,内容涵盖:

  1. 疾病认知:ALK阳性肺癌的慢性病特征及长期治疗必要性。

  2. 用药依从性:靶向药物漏服、擅自停药的风险及应对方法。

  3. 不良反应预警:早期识别信号(如皮疹、水肿)及家庭护理技巧。

  4. 心理支持:通过医患沟通、病友互助缓解焦虑情绪。

结语:全病程管理的未来方向

本次访谈揭示了ALK阳性肺癌管理的四大核心:精准诊断奠定基础,代际药物科学序贯,不良反应全程防控,患者参与提升依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MDT团队以实践验证了全病程管理的临床价值,为肺癌精准治疗时代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间”经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