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球囊导引导管辅助血管内取栓术治疗中国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PROTECT-MT研究):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终点盲法随机对照试验
发表期刊:Lancet [Q1,98.4]
通讯作者:刘建民教授 杨鹏飞教授
第一作者:刘建民教授、周宇教授、张磊教授、李子付教授 陈文伙教授
主要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对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使用球囊导引导管进行取栓的有效性仍然不确定。本研究拟评估使用球囊导引导管进行取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研究在中国28家医院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盲终点、随机对照试验。入组标准为18岁及以上,预计在发病24小时内能够接受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通过中央互联网系统,采用最小化算法随机分配(1:1)至球囊导引导管组或传统导引导管组。术者和患知晓治疗分配结果;但主要临床结局由经过培训,对分组不知情的医师收集。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在基线、随机分组后24小时以及7天或出院时(以先发生者为准)进行评估和收集。主要临床终点为通过结构化访谈获得的90天mRS评分。我们使用有序逻辑回归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了统计,并对研究中心和基线因素(末次发病到随机时间、首选取栓策略、基线NIHSS评分、基线mRS评分和年龄)进行了校正。本试验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注册号NCT05592054(提前终止)。
在2023年2月7日至11月13日期间,共有1698名患者接受了筛选。329名患者被随机分配至球囊导引导管组(n=164)或传统导管组(n=165)。出于安全性考虑,研究于2024年4月18日终止。329名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9岁(四分位区间59–76岁)。329名患者中,男性201名(61%),女性128名(39%)。球囊导引导管组的术后90天mR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导管组(调整后的共同优势比为0.66 [95% CI 0.45–0.98]; p=0.037)。球囊导引导管组的术后90天全因死亡率数值上高于传统导管组(39例 [24%] vs. 26例 [16%])。两组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或其他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与传统导管相比,使用球囊导引导管进行取栓导致了患者更差的功能恢复。未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这些结果。END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