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二院”)何松、周智航领衔的消化道早癌团队在iMeta(影响因子23.8)上发表题为“Single-cell sequencing reveals the role of IL-33+ endothelial subsets in promoting early gastric cancer progression (单细胞测序揭示IL-33阳性内皮细胞亚群在促进早期胃癌进展中的作用)”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构建高质量的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图谱,揭示了早期胃癌(EGC)肿瘤微环境中的关键细胞亚群及其分子机制,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靶点。
早期胃癌(EGC)是预防胃炎向晚期胃癌(AGC)发展的关键阶段。然而,EGC的肿瘤微环境(TME)复杂,其细胞组成和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团队利用临床活检和手术样本,构建了包含184,426个细胞的scRNA-seq图谱,系统分析了EGC的细胞组成、基因表达、谱系分化及细胞间通信等特征。研究显示,EGC中存在8种不同的细胞谱系状态,其中IL-33+内皮细胞亚群在EGC进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该亚群通过上调黏附蛋白CD34和PECAM1的表达,促进内皮细胞存活和血管生成,进而推动EGC向AGC发展。此外,研究还证实,IL-33的高表达与EGC的黏膜浸润深度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其可作为EGC进展的潜在预测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据悉,为全面解析EGC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采用了高质量单细胞RNA测序、类器官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小鼠致瘤模型、超声血管检测与转录组测序等多种前沿技术手段。该研究的发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EGC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同时找到了治疗胃癌的新靶点,或可成为未来胃癌治疗的新策略。
事实上,重医附二院消化内科长期致力于消化道早癌的综合诊治技术,在早癌筛查、精查和微创治疗领域处于西南地区领先水平,为国家首批消化内镜培训项目学员脱产培训合作单位。该科年放大染色内镜检查量达1000余例次,年早癌ESD手术量达300余例次,消化道肿瘤的早诊率为40.77 %,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科室长期致力于推动重庆市县域消化道早癌规范诊疗技术的发展,先后牵头开展了重庆市县域消化道早癌规范诊疗助力计划,前往綦江、永川、垫江和黔江等12个地区开展专题讲座、专家操作演示和手把手培训等帮扶活动,全力提升周边地区各单位消化内镜医疗质量规范化、同质化管理水平。
未来,重医附二院消化道早癌团队将继续深耕消化道早癌领域,结合临床与科研,推动早癌筛查技术的普及与优化,探索更多潜在的治疗靶点,为胃癌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诊疗方案。同时,团队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推动消化道早癌研究的全球化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周智航(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中国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副研究员/主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脂糖代谢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PI。
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肿瘤转移的基础及应用。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Meta、Molecular Cancer、Small、Cell & Bioscience、Advanced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2篇,累计影响因子184.9,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1.44。论文被Cell Metabolism、Cancer Discovery、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等期刊他引400余次。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7项。
何松(通讯作者)
教授,医学博士,美国得州医学中心贝勒医学院访问学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肿瘤、肝硬化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Meta、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Gastroenterology、STTT、Advanced Science、Biomaterials、Pharmacological research、Endoscopy、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372.625,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5.042。论文被Molecular Cancer、Advanced Science、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等期刊他引900余次,H指数17。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主编著作3本,参编著作5本。
周黎(第一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站博士后。
研究方向为肝癌耐药、线粒体代谢和肿瘤微环境交互机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Meta、Cancer Science、Communications Biology和Frontiers in Molecular Biosciences发表SCI论文4篇,总影响因子42.323。曾前往中国香港城市大学交流学习1年,获评2023年国家奖学金。参与多项国家和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已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获第82届日本癌症协会年会“Travel award”奖励。
杨梅(第一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断及治疗。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Meta、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期刊发表SCI论文2篇。
邓超(第一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郑州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擅长ESD、STER、NOTES、POEM及EFR等治疗。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Meta、AJG、Endoscopy、GI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余篇。
初审:何 松
复审:陈 英
终审:李春莉
来源:重医附二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