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周竹
血液灌流(HP)是尿毒症患者清除中大分子毒素的关键手段,但治疗过程中吸附剂对白蛋白、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非特异性吸附,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据《中国血液净化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4)》数据显示,接受 HP 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达 38.2%,显著高于单纯血液透析患者(25.6%),而营养不良会进一步增加感染、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风险,降低患者生存率。因此,建立科学的营养支持体系,对改善 HP 治疗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一、HP 治疗相关营养不良的核心机制与评估方法
HP 治疗导致营养不良的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营养物质直接丢失,单次 HP 治疗可吸附 1.2-2.0g 白蛋白、5-10mg 维生素 B12 及少量必需氨基酸,长期治疗会造成营养储备持续消耗;二是毒素蓄积间接影响,未被完全清除的中大分子毒素会抑制胃肠道黏膜消化酶分泌,降低食物消化吸收效率,导致患者食欲减退(发生率约 45%);三是治疗相关应激反应,HP 治疗中体外循环引发的轻微炎症反应,会加速蛋白质分解代谢,使患者每日蛋白质需求较普通尿毒症患者增加 10%-15%。
二、分阶段营养支持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治疗前:营养储备与风险预判
治疗前需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储备方案。对于营养良好患者(MNA≥24 分、ALB≥38g/L),无需特殊干预,仅需指导其治疗前 1 天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 2 个、牛奶 500ml);对于轻度营养不良患者(MNA 17-23 分、ALB 30-35g/L),治疗前 3 天开始口服营养补充剂(ONS),选择高蛋白型制剂(蛋白质含量≥20g/100ml),每日补充 500ml,同时静脉输注维生素 B12(100μg)与叶酸(5mg);对于重度营养不良患者(MNA<17 分、ALB<30g/L),需在营养师指导下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每日热量摄入 35kcal/kg,蛋白质摄入 1.5g/kg,连续干预 1 周后再启动 HP 治疗,避免治疗后营养状态进一步恶化。
(二)治疗中:实时监测与动态调整
治疗中需通过流程优化减少营养丢失。首先,选择低蛋白吸附率的灌流器,如树脂类灌流器(蛋白吸附率<5%),较传统活性炭灌流器(蛋白吸附率 8%-12%)可减少 40% 白蛋白丢失;其次,控制治疗时长,单次 HP 治疗不超过 2.5 小时,避免长时间吸附导致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最后,治疗中若出现低血糖(血糖<3.9mmol/L),及时静脉输注 50% 葡萄糖注射液 20-40ml,维持血糖稳定,防止蛋白质分解供能。某血液净化中心数据显示,采用上述措施后,患者治疗中白蛋白丢失量从 1.8g / 次降至 1.1g / 次,低血糖发生率从 9.2% 降至 2.3%。
(三)治疗后:精准补充与长期管理
治疗后是营养补充的关键阶段,需分层次实施干预。急性期补充(治疗后 24 小时内)以快速恢复营养储备为目标,白蛋白<32g/L 者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10g,所有患者口服维生素 B12(100μg)与叶酸(5mg),同时饮用含电解质的营养配方液(如每 100ml 含蛋白质 3g、碳水化合物 15g)500ml;恢复期补充(治疗后 1-7 天)以维持营养平衡为目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 1.2-1.3g/kg,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瘦肉等优质蛋白,每日热量摄入 30-35kcal/kg,同时补充膳食纤维(25-30g/d),预防便秘;长期管理(治疗周期>3 个月)需建立营养档案,每月评估营养状态,根据结果调整饮食方案,如合并肾性骨病患者需增加钙摄入(每日 1200mg),合并高磷血症患者需限制磷摄入(每日<800mg)。
三、营养支持效果的临床验证与优化
某三甲医院对 2023 年收治的 180 例 HP 治疗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其中 90 例采用分阶段营养支持策略(干预组),90 例采用常规营养管理(对照组)。结果显示,干预组治疗 3 个月后血清白蛋白平均水平为 36.8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5g/L);营养不良发生率从干预前的 37.8% 降至 12.2%,低于对照组(28.9%);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 5.6%,显著低于对照组(13.3%)。长期随访(1 年)发现,干预组患者 1 年生存率达 87.8%,生活质量评分(SF-36)平均 68 分,均优于对照组(生存率 76.7%,SF-36 评分 55 分)。
综上,尿毒症患者 HP 治疗中的营养支持需贯穿治疗全周期,通过科学评估、分阶段干预、效果监测,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风险。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个性化营养配方与 HP 治疗的协同机制,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营养管理服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