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领航计划——iNova爱新星淋巴瘤临床诊疗中青年菁英论坛全国季度会顺利召开

2023-06-28作者:医学论坛报邹葛资讯

kv1.jpg


淋巴瘤是由淋巴细胞恶性转化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在总体癌症发病中已位居第八,且我国淋巴瘤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8.3%,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但幸运的是,淋巴瘤也是“少数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这也为广大患者重新点燃了希望之光。

为了促进我国淋巴瘤事业的发展,2023年6月20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的“领航计划——iNova爱新星淋巴瘤临床诊疗中青年菁英论坛全国季度会”在线上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特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纪春岩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建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鸿鹄教授、北京中康联医疗技术研究中心冷学明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邓琦教授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梅恒教授担任大会讲者,国内多位淋巴瘤领域专家共同参会,群英荟萃,共同助力我国淋巴瘤事业发展。


会议伊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纪春岩教授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建勇教授向参会的各位专家及同事表示热烈欢迎及感谢,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近年来,随着中国临床研究的快速发展,淋巴瘤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方面均不断出现新的研究成果。相信在各位专家的继续努力下,必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淋巴瘤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国淋巴瘤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图片4.png

纪春岩 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图片3.png

李建勇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基础篇-见微知著,绽放亿彩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彭鹏教授的主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鸿鹄教授讲述了“高屋建领-如何发表高水平临床研究论文”。他指出高水平临床研究论文,以疾病为研究对象,提高疗效为目标,新技术为手段,新药物为抓手。高水平临床研究成功之道需站得高、看得远、做得出。主教授以上海APL模式治疗早幼粒白血病为例说明要站在指南的肩膀上,看到未来发展趋势,踏踏实实把自己的想法做出来。积极应用新的工具,可提高科研效率,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临床研究。


4dc4781b209755cc4777ba28e4c5674.png


接下来,北京中康联医疗技术研究中心冷学明教授分享了“ChatGPT助力医学科研进阶”。冷教授从ChatGPT原理解析、ChatGPT如何提升科研效率及ChatGPT与医学融合创新3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如何应用ChatGPT做科研。ChatGPT作为一种新型工具,可以在文献调研、科研选题、科研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帮助我们提升科研效率;ChatGPT可从基于医学知识库通过迁移学习来微调ChatGPT或者国内ChatGLM形成垂直模型,用于垂直学科患者管理与研究、医疗多模态大模型建立、AI药物的研发等3个方向来与医学融合创新。


b9f1d69451c706d6124e31dbf0240d6.png


群菁论道环节,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应志涛教授的主持下,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耀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李燕教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盛立霞教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谭晓虹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玉兰教授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旭东教授展开热烈讨论,主要围绕ChatGPT用于论文的书写是否涉及医学伦理问题、ChatGPT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及在科研方面未来是否有可能替代临床医师等话题。


临床篇-聚焦前沿,伊同探索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孙春艳教授的主持下,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邓琦教授以“When ibrutinib meets immunology”为题进行分享,邓教授表示CLL发病机制复杂,多条信号通路的失调协同作用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伊布替尼对于多种免疫细胞均有调控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部分重建,维持免疫系统功能的平衡。此外,研究发现伊布替尼联合治疗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恢复,如联合CAR-T可发挥协同作用。


e828db1e16364edf0152ea9d022a202.png


随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梅恒教授向我们分享了“BTKi协同CAR-T治疗淋巴瘤的几点思考”。CAR-T一定程度上满足淋巴瘤的治疗需求,但部分患者不能获得缓解,目前多种优化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疗效/安全性的策略在探索中;联合药物是改善CAR-T临床结局的策略之一,研究显示,伊布替尼可促进CAR-T扩增并提升幼稚样表型细胞比例,可通过多种机制增强CAR-T疗效;伊布替尼协同CAR-T的机制与伊布替尼ITK调节T细胞等多种机制相关;有数据表明淋巴瘤患者应用CAR-T联合伊布替尼有明显协同效应,且淋巴瘤患者在使用伊布替尼发生疾病进展后,CAR-T联合伊布替尼仍显示明显协同作用;临床实践提示应在单采前4周使用伊布替尼,对于维持时间目前尚不统一。


45272b669e1e81202f606822802c252.png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叶静静教授的主持下,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毕林涛教授、上海市同济医院李萍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李慧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桑威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涂三芳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一浩教授对邓琦教授及梅恒教授所分享的内容进行讨论。讨论主要围绕动物实验中肿瘤微环境的建设是否需要加入外周血、在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中哪个阶段应用CAR-T治疗最好、是否有数据支持伊布替尼通过ITK途径调节T细胞、伊布替尼调节微环境的作用是否可用于白血病等问题。


时光飞逝,大会进入了尾声,参会者纷纷为线上精彩的分享表示赞扬。大会主席纪春岩教授对会议进行总结,本次会议专业性极强,从科研及临床两个方面进行分享,参会专家均为国内淋巴瘤大咖,相互学习,共同引领我国淋巴瘤事业的发展。最后,纪教授对本次会议的讲者及参会专家表示感谢。希望各位专家继续挥舞着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我国淋巴瘤领域研究的蓝图。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