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全球患者超过6000万,即使接受标准药物治疗,1年内再入院或死亡率仍高达40%。现代医学在延缓疾病进展的同时,仍面临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和降低再住院率等挑战。中医药以“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为核心理念,在慢性病管理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芪苈强心胶囊作为代表性中药制剂,其QUEST研究(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医学》,证实其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可进一步降低心衰患者复合终点事件风险22%(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7%、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降低24%),标志着中医药在心血管领域的循证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芪苈强心胶囊组方遵循“气血水同治分消”原则,融合益气温阳(黄芪、附子)、活血通络(丹参、红花)、利水消肿(葶苈子、泽泻)三类药物,实现多靶点干预:
改善血流动力学:通过利尿减轻心脏前负荷,通过扩血管降低后负荷,与西药“金三角”治疗(ARNI/ACEI、β受体阻滞剂、MRA)协同增效
抑制心肌重构:实验研究证实其可下调炎症因子(TNF-α、IL-6),抑制心肌纤维化,延缓心室重塑进程
调节神经内分泌:降低NT-proBNP水平(2012年JACC研究已证实),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
该研究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牵头,纳入133个中心3110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循证医学最高证据等级),主要终点设定为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再住院的复合事件。其突破性体现在:
终点指标硬核化:聚焦心血管死亡率、再住院率等临床“硬终点”,突破既往以生物标志物(如NT-proBNP)替代终点的局限
疗效优势显著:在标准化治疗(ARNI/ACEI使用率达95%)基础上,仍实现额外风险下降,为心衰治疗提供新方案
安全性可靠:未增加肝肾功能损害、低血压等不良事件,契合慢病长期用药需求
表1: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里程碑
研究年份 | 研究名称 | 样本规模 | 主要终点 | 关键结果 | 国际影响 |
---|---|---|---|---|---|
2012 | 多中心RCT | 512例 | NT-proBNP水平 | 显著降低NT-proBNP水平 | 发表于JACC,获编辑部专题评论 |
2019-2024 | QUEST研究 | 133中心/3110例 | 心血管死亡+再住院 | 复合事件风险↓22% | 入选“2024心血管十大国人研究” |
2023 | 欧洲亚组分析 | 亚太地区多国 | 生活质量评分 | 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15% |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报告 |
全球老年病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平均罹患3.7种慢性病,服用5.2种药物,11.3%存在衰弱状态。中医药通过多靶点干预实现“异病同治”:
改善症状与功能:如芪苈强心缓解心衰患者水肿、气喘的同时,提升运动耐量(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
减少多药联用风险:非药物疗法(如太极、八段锦)可使衰弱老人步速提高12.3%,降低跌倒风险
提高生活质量:QUEST研究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组
中医药在疾病早期干预中优势显著:
预防疾病进展:针对心衰A期(危险因素期)和B期(心脏重构期),通络药物可逆转心室重塑
降低医疗负担:芪苈强心日均治疗费用不足20元,而心衰再住院单次费用超万元。研究预估其推广可减少国家心衰医疗支出10%~15%
表2:中医药在慢病管理中的多维价值
干预维度 | 西医痛点 | 中医药解决方案 | 典型案例 |
---|---|---|---|
整体调节 | 多药联用副作用 | 复方制剂多靶点协同 | 芪苈强心“气血水同治” |
早期干预 | 缺乏亚临床期有效药物 | 辨证施治逆转病理趋势 | 糖尿病肾病用黄葵胶囊 |
非药物疗法 | 康复依从性低 | 融入生活方式的锻炼 | 太极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 |
卫生经济学 | 终末期治疗费用高昂 | 预防复发,降低住院率 | 针灸纳入美国联邦医保 |
高质量临床研究:遵循CONSORT-CHM规范,推动多中心RCT(如QUEST研究设计)
真实世界证据补充:建立老年心衰注册登记平台,纳入长期安全性数据
国际期刊与指南发声:通心络研究登上JAMA(IF:157.3),芪苈强心被写入《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
系统生物学研究:以岭药业与荷兰莱顿大学合作“基于代谢组学的芪苈强心作用机制研究”,揭示其调节脂肪酸代谢、线粒体功能的分子机制
人工智能辅助研发:开发“舌脉AI识别系统”,实现证候客观化;建立药物筛选模型加速新药开发
ISO国际标准主导:已发布中医药术语、针灸器具等113项ISO标准
法规准入突破:推动欧盟传统草药注册(如桂枝茯苓胶囊获荷兰上市许可)
医保支付衔接:美国将针灸纳入联邦医保,29国为中医药立法
理论先行:络病学会在加拿大、欧洲筹建,中医络病学成为第9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材核心内容
数字化传播:打造“中医药知识图谱国际版”,通过短视频传播八段锦等养生功法
产业国际化:以岭药业在非洲、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2023年连花清咳片转为OTC推动销售增长
表3: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实施路径
战略维度 | 关键举措 | 进展案例 | 挑战应对 |
---|---|---|---|
证据生成 | 国际多中心RCT | QUEST研究覆盖133个中心 | 成本高昂→政府专项基金支持 |
标准建设 | ISO国际标准制定 | 主导发布113项标准 | 东西方差异→中西医术语对照系统 |
科技赋能 | 系统生物学解码 | 荷兰莱顿大学合作研究中心 | 机制模糊→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 |
文化融合 | 本土化传播 | 土耳其大学共建传统医学中心 | 文化隔阂→“中医+X”跨界叙事 |
芪苈强心胶囊的循证之路表明:中医药现代化需要“理论-临床-产业”三轨并进,国际化则需依托循证证据、标准融合、文化适应三大支柱。未来应重点推进:
深化循证研究:开展芪苈强心在HFpEF(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心肾综合征等亚组的疗效验证
建立全球协作网:借鉴中-土传统医药合作模式,联合世界卫生组织ICD-11传统医学章节(TM2)推广病证分类体系
创新政策工具包:推动中医药纳入各国基本卫生保健体系,如中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传统医学报告》中所强调:“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整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全球解决方案。”中医药唯有以科技为桥、以证据为帆、以文化为桨,方能驶向国际主流医学的广阔海洋。
稿件来源:王敬萍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