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不能遗漏的创伤后头痛

2023-11-23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非原创

重磅活动,免费报名,点击进入:

36afac7dc884805862e3c2adc23b892.jpg

作者:重庆北部宽仁医院 王乾成


创伤后头痛是指由于大脑、颅骨及其附属结构遭受外伤、颈部加速或减速性损伤后通过各种不同机制发生的头痛及功能障碍。


同样还要对那些仅在时间上与创伤的发生有关,而无因果关系的头痛与真正的创伤后头痛进行鉴别,前者是指那些碰巧在外伤以后出现慢性每日头痛或紧张型头痛,而在本质上与原发的头部创伤无直接因果关系。


一名在外伤后头痛3年的患者,头痛与外伤有时间上的相关,新冠感染后头痛加重,他的头痛是碰巧在外伤后出现的其他病因的头痛,还是外伤导致的继发性头痛呢?哪怕是3年前就存在的病因,如果考虑继发性头痛,也一定要找到。


Case  &  Review


Case 1


男,65岁,因“突发头晕、呕吐8余小时”就诊。行左侧Dix-hallpike试验(+),完善头颅MRI检查报告提示正常,排除中枢性位置性眩晕,同时予以Epley复位法,头晕缓解。


故事本该结束了。但患者既往有反复头痛病史3年,近5月,新冠感染后头痛较前发作频繁,现每月服用“头痛粉”10天以上。


新冠感染后新发头痛症状或原有头痛症状加重的报道已有很多,高危人群就是既往有患有原发性头痛的人群。


由于患者频繁过度使用急性止痛药物,考虑存在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 MOH)。


MOH


2013年国际头痛协会头痛分类委员会将MOH定义为:患者存在原发性头痛的基础上,每月规律服用1种或多种可以对症镇痛的药物大于或等于10或15天(取决于所使用的药物种类),连续服用超过3个月。


对于单纯镇痛药物类,每月服用天数≥15天。对于曲普坦、麦角胺、阿片类、复方镇痛药物每月服用≥10天。


过度使用是指药物使用的天数,而不是每次服用药物的剂量。

MOH


“头痛粉”属于复方镇痛药物,患者满足MOH的诊断。


那患者的“原发性头痛”是哪一类?


回顾患者头痛症状的详细病史如下:


3余年前,路滑不慎跌倒,无意识障碍,外伤后出现后枕部包块,1-2天后消退,1月后出现右侧后枕部疼痛,性质不明确,每次持续约1-2小时,但症状反复,外院就诊,自诉完善头部及颈椎等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是创伤后出现的头痛,首先应考虑继发性头痛。持续3余年的继发性头痛背后的原因让人费解。


回顾此次已完善的头颅MRI,寻找继发性头痛的蛛丝马迹:


发现右侧椎动脉V4段局限性扩张,扩张部位在延髓上部层面,延髓下部及脑桥上部层面管腔均正常:


图片


延髓下部层面右侧椎动脉V4段管腔外存在Flair高、T1稍高异常信号影:


图片
图片


T1矢状位可见高信条状异常信号:


图片


结合外伤后头痛,考虑外伤性夹层动脉瘤,安排CTA及高分辨率血管壁MRI。


头颈部CTA:右侧椎动脉V4段见局限性膨隆,最宽径约为9.4 mm,考虑动脉瘤可能。


图片


高分辨率血管壁增强MRI:右侧椎动脉V4段管腔局限性增粗,管壁增厚,CUBET1fs管腔内可见絮状稍高信号影,增强后见管腔及管壁明显强化,长度约为14 mm。


图片


自阅片:右侧椎动脉V4段扩张层面可见管腔内条索影,内瓣膜可能;


图片


右侧椎动脉V4段管腔斜前方,可见T1高信号异常信号影,既往壁间血肿吸收后遗留病灶可能。


结合脑外伤病史,考虑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患者近3年在外伤后出现的右侧后枕部疼痛与此有关,这才是患者继发性头痛的病因。


Case 2


男,43岁,因“饮酒后跌倒致头痛2小时”入院,急诊已完善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完善头颅MRI敏感加权成像未见明显异常。


头颈部CTA:右侧颈内动脉C1段局部管腔呈双腔征,考虑夹层动脉瘤。


图片


创伤性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一定不能漏掉!未及时诊治的创伤性脑血管损伤存在较高的卒中风险,将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神经功能损伤!


钝性创伤性脑血管损伤

TCVI - BCVI


创伤性颈内动脉损伤、椎动脉损伤以及静脉系统的损伤,统称为创伤性脑血管损伤(traumatic cerebrovascular injury,TCVI)。


创伤性脑血管损伤是继发于创伤性脑损伤或颈部外伤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1%,会导致严重的血管病变,包括血管夹层、血栓、栓塞、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


这些异常改变可能会引起致命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如脑血管闭塞、颈部血肿、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致使TCVI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接近80%,死亡率高达40%。


致伤原因和危险因素



TCVI主要包括钝性脑血管损伤(blunt cerebrovascular injury,BCVI)和锐性脑血管损伤(penetrative cerebrovascular injury,PCVI)2型。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TCVI为BCVI(80%)。


BCVI是颅脑血管非穿透性损伤,多发生在车祸、坠落、斗殴和撞击等导致的颅脑外伤和颈部创伤后。数据显示BCVI最常见的致伤原因是摩托车事故(30%),其次是汽车撞击事故(18%)。


BCVI的临床表现通常不明显,易被同时发生的脑实质创伤或多发伤的症状掩盖,部分无症状的BCVI只能通过影像学检查被发现。


相反,PCVI的诊断常较明确,是指脑血管穿透性损伤,其症状明显,常威胁患者生命且需要外科急救治疗。爆炸冲击伤、枪伤和刀伤等都是PCVI常见的致伤因素。


血管病理变化



BCVI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包括:

(1)血管过度牵拉或旋转;

(2)血管直接撕裂;

(3)被周围骨折片刺破等因素致血管内膜破裂、管壁剥离,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以及随后血栓形成,从而导致管腔狭窄、栓子脱落引发的脑缺血及管壁破裂出血。


BCVI通常造成的是血管内膜或中膜损伤,而非血管壁全层损伤,此类损伤在血流冲击下会导致血管夹层。


血管内膜损伤会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甚至发生急性血管闭塞。


长期血管内膜损伤会引起慢性脑动脉狭窄,最终导致慢性缺血性脑损伤。


血管中膜损伤会减弱血管壁的强度,导致创伤性动脉瘤,而动脉瘤破裂会导致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和假性动脉瘤形成等。


有时高能量钝性损伤也会导致血管壁完全破裂、急性假性动脉瘤形成、血管离断和动静脉瘘等。


图片

Harrigan MR. Stroke. 2020.


TCVI的病理分型目前大致包括创伤性血管夹层、创伤性缺血性血管病变(如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创伤性出血性血管病变(如假性动脉瘤、血管离断等)和创伤性血管异常沟通性病变(如动静脉瘘等)。


临床表现




BCVI的临床症状常常是多变的,仅有10%的患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和(或)颈痛,其次是脑缺血发作或视网膜缺血发作(如一过性黑矇、晕厥)。


大多数患者在损伤最初24 h往往并无症状,随着时间推移,在伤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Horner综合征合并头痛可能是脑血管损伤的特征性表现。12%~39%的BCVI患者出现颈部杂音,5%~12%的BCVI患者出现脑神经麻痹,其中以舌下神经麻痹最为常见。


筛查和诊断方法



有TCVI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进行血管影像学检查以确诊或排除TCVI。


GCS评分≤8分、岩骨骨折、C1~C3颈椎损伤、横突孔部骨折、伴有颈椎半脱位的骨折、LeFortⅡ型或Ⅲ型面部骨折、弥漫性轴索损伤、穿透伤、硬膜下血肿和脑挫伤是BCVI的危险因素。创伤患者如具有上述危险因素之一,BCVI的风险将高达41%。因此,合并这些危险因素是确定创伤患者进行影像学筛查TCVI的重要依据。


图片

Nagpal P.  AJNR, 2017.


如果患者在钝性创伤后出现当前诊断无法解释的神经功能缺损、鼻出血、颈部瘀斑或血肿,也应考虑进行血管影像学检查。


在TCVI的筛查与诊断方面,DSA仍为金标准,CTA检查无创、快速,尽管诊断TCVI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不太高,但仍是DSA的有效替代。


对BCVI进行分类有利于治疗策略的选择和预后评估。目前最常用脑血管损伤分级是Biffl等根据血管形态学变化制定的脑血管损伤分级。


图片

Nagpal P. AJNR, 2017.


Ⅰ级:内膜不规则断裂/撕裂或夹层/壁间血肿造成管腔狭窄<25%;Ⅱ级:夹层、血栓形成、壁间血肿致管腔狭窄>25%;Ⅲ级:假性动脉瘤;Ⅳ级:管腔闭塞;V级:血管断裂。


以下影像case来自文献:


图片


Biffl分级


No.1

Ⅰ级


图片


图片


一名42岁的男子从高处坠落。CTA显示C2横向椎间孔骨折(A图中的黑色箭头)和3型齿状突骨折(B图中的黑色箭头),左椎动脉不规则(白色箭头),Ⅰ级损伤。


No.2

Ⅱ级


图片


图片


两名患者在机动车碰撞后Ⅱ级损伤。矢状位CTA(A)显示C5-6关节突交锁(黑色箭头),左椎动脉壁内血肿导致>50%的狭窄(白色箭头)。轴位CTA(B)显示右下颌髁骨折(黑色箭头),右侧颈内动脉非闭塞性血栓(白色箭头)。


No.3

Ⅲ 级


图片


一名36岁男性从高处坠落,C6骨折(未显示)。示意图(A)显示了Ⅲ级损伤。CTA轴位(B)和矢状位(C)显示右侧颈内动脉远端前壁(黑箭头)的局部膨出,提示假性动脉瘤,Ⅲ级损伤。


No.4

Ⅳ 级


图片


一名64岁男性,颈部有钝性创伤。示意图(A)显示了Ⅳ级损伤。CTA矢状位图像(B)显示C2横孔骨折(黑色箭头),右椎动脉闭塞(白色箭头),Ⅳ级损伤。


图片


一名36岁女性在机动车碰撞后面部骨折。CTA轴位(A)和矢状位(B)图像显示颧骨弓和上颌骨骨折(黑色箭头),伴有鼻窦积血(星形)和右侧颈内动脉锥形闭塞(白色箭头),Ⅳ级损伤。


No.5

Ⅴ 级


图片



一名28岁男性在一次机动车碰撞后。示意图(A)显示了V级损伤。CTA轴位图像(B)显示双侧椎动脉横断,伴有造影剂外渗(白色箭头),V级损伤。此外,注意到巨大的椎颈前血肿(星形)使胃管(弯曲箭头)向前移位。患者还出现C1和C2骨折(未显示)。


Biffl分级


治疗



TCVI的治疗策略有药物治疗、血管内治疗和开放手术,但目前尚无公认的TCVI最佳治疗手段。


药物保守治疗仅适用于TCVI Biffl分级中的Ⅰ级和Ⅱ级。 


药物治疗以抗血栓治疗为主,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对颅外段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的患者,可予以3~6个月的抗血栓治疗,如果6个月的内科治疗失败,可考虑行血管内治疗。 


血管内治疗:主要用于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动静脉瘘。对于体积较大的(最大径>15 mm)或在随访中显示明显增大的颅外外伤性动脉瘤(即Ⅲ型病变), 可以行血管内治疗。


对于Ⅲ型或更高级别的血管损伤患者可同时给予抗血栓药物和血管内治疗。对于Ⅴ型椎动脉损伤,可以行弹簧圈栓塞一侧横断的椎动脉。


外科开放手术修复:BCVI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较少,是否需进行手术取决于血管损伤后的血栓状态、脑血流状态、抗凝治疗后血肿是否进行性增大或神经功能障碍是否恶化。


预后



BCVI患者其总的预后不良。BCVI的病死率达5%~40%,其神经功能康复良好率仅为20%~60%。尽管目前采用的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血管内治疗或外科治疗有利于改善BCVI患者的预后,但其预后好坏仍取决于诊断时间。


小结


BCVI是头颈部外伤的罕见并发症之一,其症状多变甚至无症状,发病率低,但其一旦发生,如果不加以干预,则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


很多BCVI患者有一段潜伏期或无症状期,在此期间,基于血管造影成像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干预可以降低缺血性中风的风险。


应对高危患者进行CTA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并及时、规范治疗,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和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来源:那些神经病

精品专题推荐

d97468435fc827d54b326cb6e0f2b24.jpg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点击进入

方.jpg

2023重磅·所有内容12月底下线】北京协和医院朱以诚教授团队撰写临床实用干货,神经科医生必看!

→点击进入

微信截图_20230906151452.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点击进入

24134018b379adae33ad946d162765b.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渊教授团队撰写17篇神经心理疾病临床干货文章,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了解!

→点击进入

微信截图_20230713105729.png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帕金森病专家组倾力打造,2023年度帕金森病规范诊治能力提升培训!

→点击进入

微信截图_20220429110229.png

脑血管病影像读图实战训练,跟随天坛医院放射科沈宓老师,练就影像读图火眼金睛!

→点击进入

微信截图_20230906151452.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点击进入


畅销20多年的医学影像品牌图书,汇集七大类480多种经典病例影像资料,轻松读片、准确诊断!

→点击进入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从基础解剖到影像解剖和诊断,配图精美,解说翔实,囊括大量累及儿童大脑、颅颈和脊髓的疾病!

→点击进入

神经外科领域国际经典著作,畅销北美20余年,由赵继宗院士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团队翻译,来自作者多年临床经验积累总结!

→点击进入



相关推荐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症状加重的识别和处理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二季


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评估和治疗原则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二季


帕金森病的规范性诊断与系统性评估丨帕金森病高质量诊疗2


帕金森病分型和精准治疗丨帕金森病高质量诊疗3


神经内科必会50个知识点!


各种脑干梗死综合征临床解剖及影像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2022


神经系统经典知识点最全总结|图解


从病例中学习脑出血的定位诊断


肌电图常用参数和临床意义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二季


神经科常用心理评估量表简介丨17天神经心理疾病诊治突破⑰


【同济神经重症临床干货③】神经重症患者,影像检查注意事项


《CT读片指南》颅脑疾病荐读④:脑干出血、脑出血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