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POEM经验及操作技巧 | 中日携手・遵医领航⑪

2025-09-26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72c5008d24e925818ec9756bf75ef0f.png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的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您的需求,提升文章内容质量,诚邀您花几分钟参与本次有奖问卷调研。参与者有机会获得精美奖品!

点击填写问卷调研


  • 上期回顾

张华简介.png

阅读要点提示

经口内镜肌切开术(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是指通过经口的内镜,在食管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建立一条隧道,通过该隧道切开食管中下段环形肌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


PART.01
术前准备


01
患者评估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如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对于长期服用抗凝剂、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要在凝血功能纠正后再进行手术。


02
设备与器械准备


准备好内镜、高频电刀、切开刀、注水泵、CO₂气泵、远端透明帽、金属夹、黏膜下注射液等设备和器械,内镜专用高频电发生器等。

POEM操作者应接受过规范化专业技术培训,具有从事内镜切除术的经验,如内镜黏膜切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完成不少于30例的食管病变ESD治疗,有处理手术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的经验。


PART.02
POEM手术步骤及操作要点


01
食黏膜层切开


内镜前端附加透明帽,确定由胃食管结合部(EGJ)距门齿的距离。常规于EGJ上方10 cm处食管后壁视野 2~3 点钟方位的黏膜下注射,因为在这个方向进行注射、黏膜切开、黏膜下层的分离,镜身及器械可以保持平直不扭曲,有利于隧道分离。同时,在这个方向,胃底与食管后壁基本延续成一个平面,没有夹角,有利于胃内环形肌切开。

注射液为靛胭脂亚甲蓝和生理盐水的混合液。混合液不加肾上腺素更方便操作,肾上腺素可能显著增加心率,影响食管内黏膜下隧道的分离。在黏膜下注射8~10 ml,充分隆起食管黏膜层后,纵行切开黏膜层1.5~2.0 cm,显露黏膜下层。切口如果过小,内镜前端不易进入黏膜下层,增加操作时间;过大则手术后封闭入口将过多使用钛夹,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02
建立黏膜下隧道


沿食管黏膜下层自上而下分离。建立黏膜下隧道直至贲门下方2~3 cm。操作时尽量靠近肌层进行黏膜下层分离。当进镜困难时,应进行黏膜下注射,避免损伤黏膜层。分离过程中,镜身退出黏膜下隧道,观察隧道是否迂曲。在食管下端及贲门狭窄处可感觉进镜阻力增加,黏膜下血管逐渐丰富、增粗,应充分黏膜下注射。在隧道主要线路上遇到较粗的穿越肌层来源的血管时,应适当游离血管,再以热止血钳在靠近肌层处钳夹,调整电凝为柔和模式,充分电凝待血管碳化后再切断。柔和模式在电凝时不产生明显的烟雾,有利保持内镜视野的清晰,如粗大血管不在隧道主要线路,不影响手术操作则不予处理,以利于术后隧道的愈合。隧道中的出血点,靠近固有肌层侧的可用电刀刀头直接电凝或热止血钳止血,电凝时间可适当延长,而靠近黏膜侧的不能以电刀电凝(灼伤黏膜导致穿孔),只能以热止血钳钳夹出血点后,稍行提拉轻微电凝止血。进入胃底后,黏膜下血管也明显增多,较粗大,成蛛网状。分离中镜身退出黏膜下“隧道”进入胃腔,倒镜观察胃黏膜颜色改变,判断分离止点与EGJ的距离。


03
环行肌切开


胃镜直视下从黏膜切口处远端约2 cm 处、胃食管连接处上方约 7 cm 处,应用三角刀或L型刀,食管后壁视野2~3点钟位,由上而下纵行切开环行肌至胃食管连接处下方 2~3 cm。 切开过程中由浅而深切断所有环行肌束,尽可能保留纵行肌束。对于创面出血点随时电凝止血。对于初学者,先采用电凝模式,凝断环形肌,可以明显减少出血和穿孔的风险,缺点是三角刀易粘上焦煳的组织,如影响操作,应及时退出擦洗,因此用时较长。遇到黏膜下较窄的部分即为贲门区段,越过后进入胃底,周围间隙变宽敞。为保证长期疗效,对于症状严重患者,推荐进行全层切开,尤其是贲门上下5 cm 范围的全层切开。操作后可退出隧道,从正常食管腔及胃腔观察食管胃结合部黏膜是否平整。

关于肌切开的方法,可采用“PUSH and PULL”方法,即:将刀头贴附于纵行肌表面,调整旋钮使其将肌层抬向管腔,同时推镜并行肌肉切开;而对于狭窄部位如贲门处,选择拉镜并下压以切开肌肉。上述技巧能有效避免术中黏膜损伤,但需术者具有良好的控镜能力。


04
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


将黏膜下隧道内和食管胃腔内气液体吸完。冲洗创面并电凝创面出血点和小血管,多枚金属夹由下至上对缝黏膜层切口。

image.png


PART.03
POEM手术过程中并发症防治的关键环节


01
气体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气体相关并发症是POEM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术中使用CO2可降低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过程中要观察气道压力,如增大到20 mmHg,提示腹腔或胸腔内可能弥散较多的CO2,术中及时抽吸胃肠腔内的气体,可以防止气道压力过高导致皮下气肿及气腹和气胸。绝大多数气体相关并发症并无临床意义,术中发生严重气胸(手术过程中气道压力超过20 mmHg,血氧饱和度低于90%,行急诊床旁胸片证实)者,予胸腔闭式引流后,常可继续手术。术中明显气腹者,通过穿刺针于右下腹麦氏点穿刺放气后,无须特殊处理。术后置胃管,延长心电监护、禁食时间,直至患者情况稳定。


02
胸腔积液的预防及处理


胸腔积液常与术后气胸相伴发生,多为反应性,常发生于手术时间长的困难病例。少量胸腔积液如不伴发热,可自行吸收。大量胸腔积液导致肺不张,适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引流等。


03
黏膜层损伤


贲门部位黏膜下层较薄,分离黏膜下层时易损伤此处黏膜。为避免损伤,黏膜下注射和分离此区域应仔细辨别方向,尽量靠近食管后壁的肌层分离黏膜下层,热活检钳预防止血要彻底,防止出血影响操作。出血后,仔细寻找出血点,软凝模式止血,防止损伤黏膜。对于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黏膜层损伤甚至穿孔,如及时夹闭可无任何临床影响,亦不影响患者住院时间。如果发生无法有效夹闭的范围较大、不规则或发生于特殊部位(齿状线、胃底等)的黏膜损伤,只要不与肌切开处直接连通,可在肌切开完成后于食管腔内采用金属夹夹闭。通过留置胃管、延长禁食时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手段,亦可于数日内愈合。部分术中未发现的黏膜损伤可发展至迟发性黏膜坏死,进而发展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即消化道黏膜完整性破坏而导致的消化道,包括食管纵隔瘘和食管胸腔瘘等。一旦出现瘘,可采用食管覆膜支架堵塞瘘口,同时行胸腔闭式引流,保持引流通畅。


04
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较少见,迟发性出血者多伴有术中大量出血,然而因其发生率极低,目前难以预测。 若迟发性出血局限于隧道内,常难以早期发现。局限的隧道空间起到压迫作用,患者表现以剧烈胸痛为主,失血征象不明显。一旦隧道内张力超过黏膜闭合所能承受极限,隧道开口裂开,患者常短时间内大量呕鲜血、血块。此时应于气管插管下行胃镜探查,去除隧道开口金属夹,彻底止血。


PART.04
术后随访及预后


术后随访目的在于评估疗效及早发现复发并监测远期并发症。


01
术后疗效评估及预测


POEM术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众多。疗效评估常于术后2~4周进行,包括主观症状评估和客观检查。主观症状评估一般采用症状评分系统,客观检查包括胃镜检查、食管测压及钡餐检查等。


02
术后复发处理


术后复发者可接受进一步治疗,包括再次POEM手术、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放置可回收支架等。


03
远期并发症的监测及处理


远期并发症主要为胃食管反流。患者在术后每1~2年应定期随访,评估有无反酸、烧心等症状,并经胃镜检查确定有无反流性食管炎,必要时可做24h食管PH监测,进一步确诊胃食管反流。通常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一般可有效控制症状并缓解食管下段炎症性改变。


明日预告

 STER经验及操作技巧 | 中日携手・遵医领航⑫  

作者: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万硕


点击图片返回专题
image.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