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双靶向负载gip光热纳米粒可促进白色脂肪褐变!郭立新/潘琦教授团队EASD现场报告

2024-09-12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EASD 2024 中国之声

光热疗法(Photothermal Therapy,PTT)是一种利用光热药物将光能迅速转化为高热,从而实现对特定组织(如肿瘤或脂肪组织)的局部治疗的方法。在脂肪代谢领域,光热疗法已被探索用于减少白色脂肪并可能促进其向棕色脂肪的转变(即“褐变”)。

在第60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LBA专场,北京医院郭立新教授/潘琦教授团队以简短口头报告形式,分享了双靶向负载gip的光热纳米粒可促进白色脂肪褐变”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大学黄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本报特邀北京医院内分泌科王伟好博士对该研究进行深度解读,以飨读者。



王伟好博士在EASD大会现场做口头报告


双靶向负载gip的光热纳米粒可促进白色脂肪褐变

作者及单位

1谢婷,2赵路塘,2温凯凯,2裴书锐,2黄辉,1郭立新,1潘琦

1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研究背景

肥胖是全球性健康问题,由能量吸收和能量消耗不平衡引起。人体内脂肪可分为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白色脂肪转变为棕色脂肪,即白色脂肪褐变,是一个有前景的促进能量消耗的减肥方法。

Gip(gastric inhibitory peptide)即抑胃肽,以前研究证实gip可以通过抑制能量吸收而实现减重,但关于其对能量消耗的报道尚少。

光热材料纳米粒icg+nir可以通过刺激TRPV1受体,也有刺激能量消耗的作用。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首先合成了双靶向(脂肪细胞归巢肽和穿膜肽)负载gip的光热纳米粒,并对其基本性能进行了检测。然后应用3T3L1白色脂肪细胞进行体外实验,给药方案为分化完成后第10 d、12d、14 d给药,第15 d收取细胞;给药浓度为gip(30 μmol/L)、icg+nir(10 μg/ml)、gip+icg+nir30 μmol/L和10 μg/ml),从而探究单药和“1+1”混合药物纳米粒相较于对照组,白色脂肪褐变与脂解能力大小。


研究结果

gip单一药物具有促进白色脂肪细胞褐变与脂解的作用;“1+1”混合材料相较于单一药物,促进白色脂肪细胞脂解与褐变的作用更强,表现为白色脂肪细胞脂滴变小,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褐变maker UCP1基因和蛋白升高,PPARr降低。另外,“1+1”混合材料也可使白色脂肪细胞凋亡增加。


研究结论

光热混合纳米材料具有更强的促白色脂肪细胞褐变与脂解能力,为治疗肥胖带了来新的选择。

创新背后

当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体重超常时,即为肥胖。目前全球超重或肥胖人群超26亿,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肥胖人口第一大国,超重和肥胖导致的死亡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死亡比例达 11.1%;预测2030年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将占医疗费用总额的22%。

脂肪可分为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 WAT)与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WAT 主要负责保护脏器,储存能量;BAT 主要负责产生热能,即能量消耗。

目前FDA批准的减脂药物主要机制为通过中枢抑制食欲发挥作用,而关于促进能量消耗药物研发甚少,且近年来减脂药的副作用逐渐显现。因此,开发一款安全有效的减脂药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团队通过靶向白色脂肪组织以及gip与温和的光热效应来达到促进能量消耗而减脂的目的。从细胞学实验可以看到,“1+1”混合纳米粒具有更强的减脂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减脂方法。



专家简介


郭立新教授
北京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首席专家;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

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会长;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潘琦教授
北京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及博士后导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监测与治疗技术学组副组长;

中国老年保健研究会老年骨质疏松分会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7项,参与多项国家重大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


黄辉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校长助理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

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

科技部能源与交通领域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

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半导体材料合成及应用研究,包括光电传感、生物检测与治疗、光伏材料与器件

以通讯/第一作者在Nat. Chem., Nat. Mater.,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等学术期刊上已发表/接收论文130余篇

已批准美国专利9个,中国专利20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1项

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对外合作重点项目2项

EASD年会是糖尿病领域一年一度的国际盛会,涵盖糖尿病相关研究、治疗进展、前沿技术、护理服务等重要内容。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将持续关注并进行专题报道,敬请期待!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