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癌前病变,是指继续发展下去具有癌变可能的某些疾病,例如黏膜白斑、交界痣、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癌前病变由多方面因素造成,比如慢性炎症、不良生活方式、遗传等。
发生癌症之前,都会经历癌前病变这一阶段,但并不是所有的癌前病变都会演变成癌,它们中的大部分可能会处于一种稳定状态,有的甚至会逆转到正常状态,最终只有极小部分会演变成癌症。
上皮内瘤变和肠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一般认为, 胃黏膜不完全性肠化生、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具有较明显的癌变倾向, 需要进行积极治疗。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又称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是指胃黏膜的结构和上皮偏离了正常状态,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的异型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是正常胃黏膜转化为胃癌之前的最后一个步骤,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分为轻、中、重3类;其中轻中度的异型增生称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重度异型增生称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
大部分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属于低级别,癌变率相对较低,经过适当对症治疗是可以逆转的,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在短期内发生癌变的可能性较高,所以临床上多建议行内镜下黏膜切除。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它是胃黏膜损伤的一种指标。
进展为胃腺癌最常见的胃黏膜状态是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统称为CAG。
胃黏膜肠化生具有高致癌风险, 因此被视作癌前病变。
但不是所有的肠化生都会转化为胃癌,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预后。不完全性肠化生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完全性肠化生。
定期检查不同癌前病变阶段发生癌变的概率不同,所以要重视内镜复查监测。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癌发生风险降低约50%,如果在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发生之前根除,则可获得更好效果。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异时胃癌发生风险降低50%。有胃癌家族史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更高,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发生风险可降低70%。
规律饮食,戒烟酒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少吃腌制食品,不吃辛辣霉变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不喝酒不抽烟。
结直肠息肉,就是肠黏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黏膜隆起样病变。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
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却是结直肠癌的“前身”。
目前已明确至少80%~95%的结直肠癌都是从息肉一步步演化过来的,而从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病变,并及时切除便可以消除后患。
定期检查:建议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对于评估结果为高风险人群建议在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对于评估为中低风险人群建议在5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戒烟戒酒:酒精和烟草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吸烟和大量饮酒会升高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
多吃膳食纤维、全谷物和乳制品
运动:多运动可以降低结肠癌风险(但无证据表明可降低直肠癌风险)
肺结节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是病理界唯一认可的腺癌癌前病变。
在结节直径 4~7 mm 的 1034 个病例中,恶性病变只占 1%;而 8 mm 是一个分界点,在结节直径 8~20 mm 的 268 个病例中,恶性病变占15%。
当胸部 CT 提示以下关键词,需怀疑恶性的可能:结节大小 ≥ 8 mm;密度不均;形态呈磨玻璃状;边缘不光滑,有毛刺征或分叶征;逐渐增大、密度增高。
定期检查: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胸部 CT,并结合癌胚抗原、鳞状细胞癌抗原和细胞角蛋白19等肿标检查。
戒烟:吸烟者肺癌死亡率约为不吸烟者的10倍以上,戒烟可以减少肺癌发生的危险性。而且大家一定要远离二手烟,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超出你想象!
远离粉尘:肺部吸入过量的粉尘,超出肺部自身清洁能力,就可能形成肺结节。粉尘包括空气中的柳絮、花粉、车间中的粉尘及厨房的油烟等。
痣细胞再生、复制能力强,如果受了刺激,导致基因突变,就可能发展成恶性黑素瘤。这种黑素瘤容易转移,且恶化速度快,通常发现时已是晚期。
一般足底、手掌、皮带反复挤压摩擦区域的痣,建议尽早手术切除;对于不对称,边缘不清,颜色不均,直径> 6 mm(手掌、足底、指甲、趾甲的痣> 3 mm),大小、形状、颜色发生了变化的痣,应警惕!
来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