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ASCO 2019】中国之声——陈明远教授口头报告:长期随访再次证实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价值

2019-06-01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晚期鼻咽癌诱导DFMS

1.png       

       美国芝加哥当地时间5月31日~6月4日,第55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即将拉开帷幕。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为患医治,以患为师(Caring for Every Patient, Learning from Every Patient)”,我们由此可以充分体会,全世界临床肿瘤学家对于患者的关爱之情及谦卑之心。

       作为临床肿瘤学界最负盛名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来自全世界共约32,000名肿瘤学家,将汇聚于芝加哥麦考密克(McCormick)大厦,分享近一年来肿瘤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交流诊治经验。

       本次年会将有超过2400篇研究在会议现场进行报告,《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仍将一如既往奔赴会议现场,携手参会的中国专家代表,为您带来第一手的会议现场报道,精彩不容错过!

  

1.png

2.png

       当地时间5月31日下午,“头颈部肿瘤”口头报告专场(Oral Presentation Session),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明远教授,报告了一项“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比单纯同期放化疗:3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长期结果”(摘要号6004),本报记者在陈明远教授口头报告之后,进行了现场采访。

4.png

现场采访

       在谈到本次口头报告的感想时,陈明远教授说道,“首先,能把我们中国的声音带向ASCO讲台,向全世界肿瘤通道分享治疗经验,非常令人高兴;另外,将该方案的推广,能让全世界鼻咽癌患者获益,这是最令我们欣慰的事。”

       在谈到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的优势时,陈明远教授提到,本方案主要优势包括以下方面,①能让肿瘤明显缩小,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②同时令患者复视、头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③放疗靶区也可以相应缩小,减轻放疗后遗症。陈教授充满信心地说,目前该方案短期及长期疗效均非常令人满意,相信以后可以成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标准治疗模式。

       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未来研究方向,陈明远教授谈到了以下几点,①诱导化疗的方案可以进一步调整;②同步放化疗的方案的选择也是将来探索方向;③能否更换模式,用靶向治疗代替化疗,在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的同时,达到同样疗效;④另外,免疫治疗也是未来非常有价值的研究目标。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该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陈教授对本研究的心得体会。

研究简介

       为进一步降低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远处转移率,从而提高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本研究团队联合广东省多家医院,针对T4或N2-3期等高转移风险的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开展了诱导化疗联合同时期化放疗(IC+CCRT)对比单纯同时期化放疗(CCRT)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本研究共纳入476例III-IVB期(除外T3N0-1)鼻咽癌,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接受2程PF方案(DDP 80 mg/m2 d1+5-fu 800 mg/m2 d1-5,q3w)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放疗(DDP 80 mg/m2,q3w),对照组仅接受同时期化放疗(DDP 80 mg/m2,q3w)。2017年,3年随访结果显示:PF方案诱导化疗能够提高DFS率,但对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仅有临界统计学意义,而OS期和局部无复发生存(LRRFS)期则没有显著差异。基于初步结果,研究团队在2017年分别受邀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作大会报告,该诱导化疗+同时期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迅速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采用,并作为最高级别证据优先推荐给全世界使用。

       为了进一步观察这组患者长期疗效,研究团队再次受ASCO邀请,报告本研究长期随访研究结果。在中位随访82.6个月后,两组的5年DFS率为73.4%对63.1%(P = 0.005),两组的5年DMFS为82.8%对73.1%(P = 0.013),此外,两组的5年OS率也显示出差异,为80.8%对76.8%(P = 0.045)。毒副反应方面,两组大致相当,仅对照组中眼损伤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试验组(16.4%对9.7%,P = 0.029)。

       总之,该研究提示,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以降低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提高DFS率和OS率,研究结果完全达到了最初研究设计预期。

研究者说

5.png   

       长期随访结果证实,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以降低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提高DFS率和OS率。

研究初衷

       陈明远教授谈到,远处转移是鼻咽癌的主要死因,放疗前的诱导化疗理论上能够杀灭转移潜能细胞,从而降低放疗后转移。基于该理论基础,在其博士导师,时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科主任洪明晃教授的领导下,研究团队联合广东省多家医院,开展了本研究。

       由于超过70%的初诊鼻咽癌为局部晚期患者,2019年 NCCN指南推荐“同期放化疗+辅助/诱导化疗”作为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诱导化疗因其更好的耐受性和早期根除微转移的优势,成为在同期放化疗的基础上增加化疗强度的另一选择,但目前世界范围内诱导化疗联合同时期放化疗对比同时期放化疗的研究较少,在同期放化疗基础上联合诱导化疗的价值尚未明确。

研究历程

       我们团队之前在III-IVB期(除外T3N0-1)鼻咽癌患者中进行了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以明确PF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的有效性。最初的3年结果显示PF诱导化疗可显著提高患者3年DFS,并有潜在趋势提高3年DMFS,但不能够提高3年OS和3年LRRFS。然而,鉴于两个治疗组中死亡人数较少,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随访,以便有足够数量的事件来检测两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之间的差异。此外,疾病进展后的患者仍然可以接受各种挽救治疗措施提高生存率。此后,我们进行了一项个体数据合并分析(IPD)和一项荟萃分析(均包括我们的试验),证实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IC+CCRT优于单纯CCR,其生存获益主要是由于减少远处转移。诱导化疗的DFS和DMFS的获益能否持续,能否进一步带来OS的获益,以及是否增加远期毒副反应仍然未知。因此,我们延长了随访,更新了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IC+CCRT的5年长期随访数据和远期毒副反应数据。在中位随访82.6个月后,研究结果显示,IC+CCRT不仅改善了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DMFS和5年DFS,而且改善了5年OS。

       本研究中PF诱导化疗的剂量基于Al-Sarraf方案(0099研究),顺铂给药剂量为80 mg / m2,氟尿嘧啶为4 g / m2。考虑到随后的放疗顺应性和额外的毒性,我们采用2个周期(DDP 80mg / m 2,q3w)而不是3个周期DDP同时期化疗。 2009年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PWH)的Hui等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我们2疗程诱导化疗的方案,他们在CCRT基础上增加2疗程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TP方案)诱导化疗,结果显示IC+CCRT较单独CCRT可提高3年总生存率(94% vs. 68%,P = 0.012)。在本研究中,诱导化疗期间,238名患者中有65名(27.3%)患有3级或4级不良事件, 低于之前报道的其他诱导方案的毒性[43-97%]。晚期毒副反应方面,单独CCRT组眼损伤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IC+CCRT组(16.4%[39/238]对比9.7%[23/238],P = 0.029),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1-2级眼损伤的发生率。在1-2级眼损伤的患者中,患者常规随访中最常见的主诉是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主要是由于放疗后数月至数年出现的放射性视神经病变(RION)事件。此外,两组间放射性颅神经麻痹发生率的也达到了临界统计学意义。既往研究表明诱导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为放疗计划的设计提供更大的空间,这对于周围正常组织的保护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病变侵犯广泛的患者,如侵犯临界神经结构。我们的长期随访结果证实IC+CCRT可通过减少对周围正常结构的剂量来减少患者晚期毒副反应。

研究亮点

       我们研究的优势在于较大的样本量,较长期的随访以及不同研究终点的结果一致性。本研究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癌科的牵头下,联合处于鼻咽癌高发地区的广州市肿瘤医院放疗科、广东省人民医院放疗科、汕头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同收集多中心病例476例,样本量大;在本次更新时,我们试验中最长期随访的患者接近10年;在患者特征(性别,年龄, T分期,N分期,放疗技术等)的亚组中,我们未发现治疗效应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提示了IC+CCRT的获益并不随特定的患者群体而发生变化。

       如最初的3年结果中所述,我们研究的潜在局限性是并非所有患者都接受调强放疗(IMRT)。然而,我们将患者按照放疗技术分为二维和IMRT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研究终点均无统计学差异,并且IMRT和2DRT亚组中不存在治疗效应的交互作用。因此,放射治疗技术的不均衡对我们的长期结果影响有限。

       总之,长期随访结果证实,IC+CCRT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中改善了5年的DFMS,DFS和OS。 PF方案诱导化疗的加入并未显著增加晚期毒副反应。因此,应当向局部区域晚期NPC的患者推荐IC+CCRT。

  

撰稿 | 陈明远(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编辑及撰稿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采访 | 黄蕾蕾(中国医学论坛报)

视频剪辑 | 梁毅(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