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当听诊器轻触肌肤传递出生命律动,当无影灯的冷光精准映照人体脉络,这群身着白大褂的医者便成为患者心中最信赖的生命守护者。医师,既是与死神抗争的杏林先锋,亦是守护健康的忠诚卫士——他们以精深医术铸就防护之盾,怀悬壶济世之心化作疗愈之刃,在年复一年的坚守中,以专业与仁心共同诠释“生命至上”的崇高信念。
2025年8月19日是第8个中国医师节,《中国医学论坛报》向所有坚守在岗的医生同道们道一声:您们辛苦啦!
在这个属于医生的节日里,我们发起了医师节留言征集活动。翻阅每一条留言,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真挚。这些话语或许朴实无华,却足以映照出医者仁心的光芒。
此刻,这些滚烫的文字,既是对医师群体的礼赞,也是想让更多人看见,在每一份健康的背后,都有他们不曾言说的辛劳与担当。
让我们共同聆听他们的心声!
从医20年,从青年医师到高年资医师,仍然记得初次独立值班时的小心翼翼,医学专业总是不可避免会发生意外;仍然记得上级医师被患者喷唾沫后坚持淡定查房的样子,医学专业的传承里总是嵌合着尊重。做床边医生,走进患者心里,每一位医生都要走近他的患者。
“一条小鱼而已,有谁会在乎呢?”这个沙滩救鱼的故事,是一位肿瘤专家跟我说的。他说,每名肿瘤患者都有求生权,他能救一个是一个!
当青春遇见使命,白衣便化作最耀眼的光芒。入职河北省清河县中心医院以来,我的双眼见证了医务工作者的艰辛付出和责任担当。从突发病情时的急诊抢救到高危患者的重症监护;从手术室的分秒必争到病房里的温情呵护;从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推广到慢性病防治的普及;从下乡义诊到健康科普。每一步都镌刻着医者仁心的坚守与传承,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人民健康事业,青春之花才能在守护生命的最前线绽放出最璀璨的光彩。
难忘抗疫的日子,这将是我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抗疫中成长,百炼后终成钢!
一袭白衣,护佑生命之光;一双纤手,抚慰世间疾苦。用专业守护安全, 用温度传递关爱,既愿做灯塔,也亦是港湾, 为生命之舟继续护航。
2023年端午节,我的患者和家属连夜包好粽子,清晨一大早蒸熟,又赶忙坐了40多分钟的公交车,以便将粽子趁热送给我,用来感谢我对他们治病的些许功劳,我感动的不能自已。有时候我在想,急诊室真是个怪胎!它总是先打发恶魔把你的玻璃心搞碎,而后再派天使来把你破碎的心重新修䃼如初。
在踏入医学殿堂之初,我从未想过,在这充满挑战的医学旅程中,除了影像科老师和临床医生,最常“打扰”、最离不开的“好朋友”,竟会是病理科的医生们。影像与病理:一个洞察宏观形态、一个揭示微观本质,如同医学诊断的“孪生兄弟”。面对浩瀚繁杂的影像世界,总是陷入“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的诊断困境中,常常令我倍感迷茫和无助。我深知,准确的影像诊断直接关乎患者治疗的方向,丝毫不敢懈怠。每每这时,病理科就成为我坚实的后盾。正是与这些“孪生兄弟”的紧密协作,才铸就了我最难忘的成长经历。回望从医生涯,那个少年懵懂的我,曾见过风雨后的彩虹,也历经过冷暖而学会从容,感谢病理科的同事们伴我走过这漫长而光辉的岁月。
妇产科的医生们,总是悬于生死之间。前一秒刚为逝者合上双眼,指间尚存微凉;下一刻便冲向产房,颤抖的双手已托举起代表新生的希望。冷热交替、悲喜交织。一盏孤灯下,他用同一副听诊器,倾听着人间最沉重的告别与最嘹亮的希望。他们总是拖着疲惫的身躯来抚平这无常的黑夜。
最令我难忘的是一位宁都阿姨最朴素的话,她说:“只要有你在,我就放心了。”那时的我,刚从上级医院进修回来,诊室依旧忙碌如前,她却执意提着保温桶在走廊等着我。掀开盖子,手擀面的热气模糊了镜片,红烧鲫鱼的鲜香瞬间驱散了冬日的寒意。她像个母亲般守着我吃完每一口饭菜,眼神里满是对医生的依赖和感激。 十四年前,她因迷信耽误了高烧抽搐的孙子就医自责落泪;如今,她成了最信任我的人。去省城大医院排队看病需要三小时,她却说:“还是在你这里看病踏实。”虽然那顿家常饭没有山珍海味,但却让我第一次感到,医生的价值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成为患者心中那盏安心的灯。 时至今日,每当我疲惫时,总能想起那碗面的温度——它时刻提醒着我:医学的温度,终究是人与人的信任。
入行15年,医路相伴,感慨万千。每一次抢救,家人的撕心裂肺、朋友的牵挂不舍以及同事的全力以赴,他们总是用期盼的眼神,希望奇迹能够发生。虽然有时候事与愿违,有时候前功尽弃,有时候遗憾终生,但我们和家人始终奋战在同一个“战壕”——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再回首,初心不改。为了当初选择从医的梦想,为了当初解除病痛的决心,路虽坎坷,但我从未后悔。以后我将继续奋斗,去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修医先修德,成才先成人。
临床医学从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坚守初心,用爱谱写真情,用心呵护生命。”这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座右铭。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行医多年来的信仰和追求。 从医18年来,我见证过生命的奇迹,也感受了生命的无常。然而,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坚定地践行我的个人格言。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患者,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从医路上,虽然充满了艰辛,但是当看到每一位患者病情恢复而扬起笑脸时,我都会深切地感受到身为一名医生的责任感与成就感,更加坚定自己的初心使命,努力工作、全力以赴,用真情关爱每一位患者,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个生命。
太阳下山有月光,月光落下有朝阳。即使身处黑暗,抬头亦可看见漫天星辰!
为医之道,必先正己。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
“只要你不在,我就不挂号。”——李阿姨这一句话,是诊室里最柔软、最响亮的勋章。十年的晨昏相守,听诊器早已搭建起两颗心的桥梁,医患之间萌生出比血缘还牢靠的信任。 作为一名社区医生,最高荣誉便是把自己种进街巷的泥土中长成一棵常青的老树:一圈圈年轮,镌刻着每一次问诊的温度;一片片浓荫,承载着每一份沉甸甸的托付。起风了,站稳脚;下雨了,撑开伞。只要树还在,路就亮、心就安。
一声医生,一生医生!自古以来,医生这个职业就自带“神圣的光环”。古语说得好,“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这个光环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踏入医学大门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不断前进、不断学习、不断努力的人生之路。医生,面临疾病的考验,守护人民的生命;追求的是患者的满意,坚持的是医者仁心。“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愿我和同道们一起遵守古训,践行这段誓言,精于医术,诚于服务。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为患者任劳任怨。敬畏生命,无关乎贫贱富贵、长幼尊卑;常怀悲悯之心,忘却自己的喜恶得失;不断研习提高解除疾苦之术,自觉维护医学职业的真诚、高尚与荣耀;守护健康,促进和谐,履行好社会与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共同谱写生命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长明灯下的你,忙忙碌碌的背影下,承载着多少家属的希望、家庭的幸福。
还记得凌晨三点,监护仪的警报声撕裂了黑夜的沉寂。病人发生心脏骤停,冰冷的死亡气息瞬间弥漫了整个病房。您第一个冲进来,目光如炬,沉着地发出指令。我按您的医嘱迅速递上抢救药物、做胸外按压。每一次按压,仿佛透过肋骨传递着生命抗争的炽热与沉重。当监护屏上终于重新跳跃起那微弱而坚定的绿色波形,我们彼此对视,那瞬间胜过千言万语——那是同袍战友在生死线上共同夺回生命的确认。 经年累月,在生命最脆弱、最无助的时分,庆幸有您站在我的身旁。我见过您面对复杂病情时,眉宇间深锁的凝重与忧虑;更无数次目睹您为一线生机而倾尽全力的执着与专注。正是这种执着,使我在疲惫时重新点燃内心的火焰,让我在无影灯下坚守到天明。王医生,纵然未来我们终将奔赴各自不同的战场,但请您记得:在那个需要彻夜奋战的夜晚,永远会有一盏灯为您而亮。因为您不仅是生命战场上的指路明灯,更是我们心中永远并肩作战的战友。
从医25年,尽我之力完成“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守护了别人,但却没能守护住自己的父亲。医师节这一天,愿所有医护人员的疲惫都被敬意抚平,更希望被托举的背后都坚如磐石。
23床病患者拔管的前夜,家属在走廊拉住我的白大褂袖口,袖口还沾着中午抢救时的营养液渍迹。她忽然松手,从磨旧的帆布袋里捧出玻璃罐说,“医生,这是他腌的糖蒜……您尝尝行吗?” 我捧着玻璃罐,罐子里的糖蒜在ICU的蓝光灯下泛着紫晕,白大褂口袋里的心电图纸卷在簌簌作响。直到次日清晨撤呼吸机时,整个病房都充斥着酸甜的发酵气息,像某个未完的春天不情愿地走进了生死场。
行医之险,行医之苦,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偶尔会被问,“你当医生幸福吗?”深思熟虑后仍感觉是幸福的!第一,医学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它需要我时刻学习新知识,以便更深层次的理解疾病,尽量缓解患者痛苦,从而不断完善自我、体现自我价值;第二,医学是一个体验生老病死的学科,时刻充满着风险与挑战,“生与死”—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第三,医生也会成为患者或患者家属,通过换位思考,更能同情患者的心理。
我是一名县城妇产科大夫。在25年漫长的从医生涯中,流淌着情感、汗水和付出,当然更有收获和担当。在这25年里,已经记不起有多少个不眠的夜晚,产房里产妇的安危,产房外家人期待的眼神。当新生命降临的那一刻,一切都是值得的。 医者仁心、施仁术。这个工作岗位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责任的重担时刻扛于肩上。前辈们的嘱托和榜样的力量,让我永生不忘学医的初衷。 这片黑土地养育了我,这座城记录着我。从懵懂无知,到早已为母;从满头乌发到鬓角斑白;从一名住院医师到现在的主任医师。我和这座城一直在双向奔赴。 时间过得好快,我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是时候和这座城市道别了。也许是为了孩子,也许是为了家庭,也许是为了那份初心,也许远方就是有诗的地方——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科里经常有患者做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检查,一直也没怎么在意这件事。按照计划,有位患者前几天就应该到返院化疗的日子了,但他突然联系我,说他要晚几天来住院。我问她为什么呀?她说:”自己刚刚做完PET-CT,怕会辐射到大夫和病友。"这普通的一句话,让我心里暖暖的。其实患者们都很可爱善良,希望医患关系能更和谐、更融洽。毕竟面对疾病,我们是并肩作战的队友。
忘不了带我入行、教我本领的引路人张利琴主任。是她让我从一名医路小白成长成对职业充满热爱的螺丝钉。在三年里的时光,跟着张利琴主任在门诊慧眼如炬,在病房救死扶伤,在乡间暖心义诊……正是这一路的成长,让我真正理解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含义。在我考取执业医师资格的过程中,她不厌其烦、一句一题指导我;更在我带病坚守岗位时,一路小跑为我借药。回望过去,心中满是感激。虽然我已经踏上新的旅程,但这份情谊我会永远铭记于心。
方寸之地,洞察秋毫;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论坛报陪伴二十载,良师益友;医师节创立有八年,使命光荣。
- End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