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报告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解立新
报告时间:3月24日10:00~10:25
报告地点:一层中华厅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开始意识到,感染最根本的问题是免疫反应和免疫失衡。感染是机体宿主对致病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如果免疫反应严重失衡,可继发脏器衰竭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现有的生物标志物对重症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有限。由于机体宿主免疫的非靶向性和无记忆能力,感染早期机体免疫应答产生的生物标志物,如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不可能具有非常精确的靶向鉴别感染与非感染的能力。只有对病原体及相关产物进行检测(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或进行靶向抗体检测等,才具有精确鉴别感染和病原体的能力。期待新的方法学出现。
但是宿主免疫产生和释放的生物标志物在动态预警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动态监测免疫失衡等方面具有积极价值。研究发现,对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如果IL-6和IL-10同时明显增高,则死亡风险增加20.52倍;与医院获得性感染比较,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TNF-α和IL-10在发病前一周一直处于高水平,而院内感染患者则表现为TNF-α逐渐下降、IL-10水平逐渐升高。相关研究已经证明,院内菌血症感染患者IL-10/TNF-α比值升高是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动态监测人白细胞抗原(HLA)-DR能够动态反应免疫抑制情况和死亡预后。
以上研究表明,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通常免疫功能正常,感染病原体后表现为宿主免疫过表达状态;而院内感染患者多合并有基础疾病,或者有手术等创伤,宿主免疫功能已经受到损伤,往往容易出现免疫抑制。因此,主要起免疫抑制作用的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胸腺肽则对院内感染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IL-7、IL-1β单抗等免疫调节药物已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单抗也有可能成为重症感染患者的免疫增强药物。但如何精确把握感染免疫失衡的脉搏,从而选择合适的免疫调节治疗还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研究。
总体而言,如果我们能够准确监测重症感染患者免疫反应和免疫失衡的变化,把握感染与免疫失衡的脉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干预,就能有效逆转重症感染患者病情恶化,改变目前感染越治越多、超级细菌到处蔓延、感染患者无药可治的窘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