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徐金富教授专访——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研究领域迎来新局面|第九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

2025-07-08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海纳百川,气贯长虹。2025年6月27~29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主办的第九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以“数智引领,呼吸与共”为主题,深入探讨如何把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技术赋能呼吸学科,普及规范化诊治标准,探索新型前沿技术,培养青年优秀人才,解决难点和痛点问题,促进呼吸学科发展。本次会议会聚了国内外众多呼吸病学的顶尖专家和学者,期待通过此次盛会,能够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推动实践,为呼吸病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大会期间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呼吸有幸采访到了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专科分会候任主委、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徐金富教授。


中国支扩临床研究

从量变到质变的十年发展历程



过去 10 余年,中国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研究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转变。2013 年,徐金富教授依托《国际呼吸杂志》发出了一个重要呼吁,他提出应将支气管扩张症这一慢性气道疾病,与慢阻肺病、哮喘等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同等重视起来。经过各方的共同推动以及呼吸同道们多年的集体努力,促使了两方面的显著成果:一方面,提升了对中国支气管扩张症现状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加深了对支气管扩张症疾病发病机制以及急性加重影响因素的理解。

在各方努力下,医学界对支气管扩张症的现状以及规范化诊疗的认知不断深化,相关的临床应用研究蓬勃开展,同时,源于支气管扩张症临床实践的临床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也逐步推进。2020 年 1 月,中国支扩联盟正式成立,在这之前,徐金富教授与全国呼吸同道们已经努力了 10 余年,中国支扩联盟为整合资源、协同研究提供了有力平台,有力地推动着支气管扩张症研究与诊疗的整体前行。

在国内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除了正在进行的新药临床试验,更多的临床研究还在路上——国内多个药企积极开展新靶点药物的开发,这为支气管扩张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慢阻肺支扩共病患者

亟待精细化诊疗策略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其中慢阻肺病是最重要的共病之一。早在2015年,徐金富教授团队发表的国内单中心最大样本研究显示约35%的慢阻肺病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2014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南中将支气管扩张症列为慢阻肺合并症,这些都提示我们应该进一步关注这一特殊人群。

然而,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多数随机对照试验(RCT)在针对慢阻肺病患者新药治疗时,都将合并支气管扩张症的慢阻肺病患者排除在外,这就导致了针对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治疗策略相对匮乏。徐金富教授郑重呼吁,临床医生在面对慢阻肺病患者时,应主动筛查其是否合并支气管扩张症。因为合并支气管扩张症的慢阻肺病患者在疾病进展、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上,均与单纯慢阻肺病患者存在显著差异。未来研究必须聚焦于为这类患者提供精准治疗策略,例如双支气管扩张症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三联疗法等的选择与应用时机等。



BE - China研究

绘制国人支扩“临床画像”



2025 年 1 月,徐金富教授团队在《柳叶刀 ▪ 呼吸病学》发表了中国最大规模的前瞻性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队列 —— 中国支扩联盟(BE - China)的研究。自 2020 年 1 月中国支扩联盟成立以来,在全国 100 多家三甲医院的共同努力下,近 5 年时间积累了 1 万多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信息。

该研究提供了关于中国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临床特征的丰富且详细的数据,成功勾勒出中国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图谱,清晰地描绘出患者的“临床画像”。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实际情况,更为制定更精准的诊疗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同时,BE-China 研究也为未来开展更多高质量的支气管扩张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的发表将为政府制定针对呼吸道慢病的卫生政策、学界开展支气管扩张症研究及相关企业开发针对中国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药物方向,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诊疗共识

推动规范化诊疗的关键举措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和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现增长趋势。根据既往研究以及今年发布的 BE - China 研究显示,约有 10% 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合并 NTM 感染或分离。然而,由于部分医生未常规开展 NTM 培养,实际这一比例可能更高。在临床实践中,这类患者往往是一个棘手的难题,许多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这类患者时缺乏足够的经验。

徐金富教授介绍,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专家,共同制定了《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支气管扩张症复合病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发表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这份共识汇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针对这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推荐性意见。它有助于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切实提升对 NTM-PD 与支气管扩张症复合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但也要看到,目前的共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许多推荐意见是基于有限的循证医学证据。未来需要开展更多的 临床RCT ,来进一步验证和优化治疗方案。徐金富教授表示在未来 3~5 年内,随着国内相关的深入研究和数据积累,这份共识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和完善。




结语




从十余年前的认知呼吁,到今日绘制出中国支扩患者的完整临床图谱;从对共病现象的初步揭示,到发出精细化诊疗的迫切呼吁——中国支气管扩张症领域走过了一条从“被忽视”到“被重视”、从“模糊”走向“清晰”的坚实道路。展望未来,在精准诊疗的旗帜下,破解共病困局、填补NTM-PD循证空白、推动创新药物研发,仍将是呼吸学界持续攀登的高峰。徐金富教授与全国同道的探索之路,映照着中国呼吸学科对复杂气道疾病不懈求索的坚定身影,也必将推动中国呼吸学科不断向前发展,为全球呼吸病学的研究与实践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力量。



感谢徐金富教授审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